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知了知了 你可知“日正林方合 蜩鸣夏已深”是此生不厌的夏之吟

2020-12-19 06:00:01
相关推荐

虽然《诗经·豳风·七月》中说“五月鸣蜩”,但今年的蝉鸣来得格外迟些。据说,还没出梅,于是,只有在雨天的间隙,太阳露出了狰狞,且树高林密的地方,才会猛然间听见急促有力极富生命张力的阵阵蝉鸣。于是乎,抱着露着胳膊尤感凉意的你我,才会醒悟过来,原来已到了该是盛夏的时候了。

这“蜩”,就是古书中的蝉,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解释道:“蜩,蝉也。”

如果说,“五月鸣蜩”是一种自然现象尚看不出来感情偏见,那么同样是在诗经里的另一篇文《诗经·大雅·荡》中又有这么一句“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

除了蜩是蝉,螗是古书中一种较小的蝉,背部青绿色,鸣叫声清圆。很显然,这里的蝉鸣已经是声带悲凄的动乱之音。

时隔2500多年后,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中还借此意写到:“民国现状,蜩螗沸羹,事实章章,不可掩蔽。”可见爱国情深至切,只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在诗经中,谈到蝉最美的莫过于《诗经·小雅·小牟》中的: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池边垂柳浓绿如烟,枝头的蝉儿嘶嘶鸣唱不已。河湾深深不见底,芦苇丛生蒹葭苍苍多茂密。我的心就像那小舟飘荡,茫茫然不知漂向何方,我的内心禁不住地忧伤,竟没有片刻闲暇只能和衣而眠。

大概啊,这声声蝉鸣,就如风吹松涛、浪拍水岸,最能在单调的重复中,犹如魔咒,如若不能平静下来,就是要勾引起心头莫名的枉然和愁绪。

拟声词“嘒嘒”二字极美,除了表示蝉鸣声,比如晋朝陆机的《拟明月皎夜光》诗曰:

“翻翻归雁集,嘒嘒寒蝉鸣。”

唐朝诗人韦庄的《南昌晚眺》更是写得气象万千、大气开阖:

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霏霏阁上千山雨,嘒嘒云中万树蝉。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家楼在斗牛边。

清朝的黄景仁《苦暑行》诗曰:

千章黝緑披且死,中有嘒嘒蝉声联。

直到近现代,陈炜谟的 《狼筅将军》中还有:“四周寂无人声,只嘒嘒的夜蝉高据在柳树上,鸣着。”立刻就有了“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的意境。于是,以蝉鸣衬幽就成了一种文学手法,李白的题画诗《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中有“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之句,画上不闻蝉鸣,却更见隐与寂,赏画,更是听心。

“嘒嘒”还可以表示清亮的声音以及微笑而明亮的星光,和蝉鸣似有联系又有不同。明朝的何景明有《忧旱赋》曰:“朝出日之杲杲兮,夕明星之嘒嘒。”元朝的赵孟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织·九月》诗:“舍南与舍北,嘒嘒闻车声。”

星光微却不可忽视,而车声往来不绝,这一切回归到同样“嘒嘒”的蝉鸣,就是夏天不可缺少的背景音乐。

于是,夏天的蝉就成了一种文学意象,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始闻夏蝉》:

徂夏暑未晏,蝉鸣景已曛。一听知何处,高树但侵云。

言简有趣,想来,每年夏季不管谁听到了自己以为的第一声蝉鸣,总是要找一找,以视为一种仪式感。

比之时代稍晚的白居易把这种仪式感记录为诗作《六月三日夜闻蝉》: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当下的第一声蝉鸣与记忆中故宅的蝉鸣重叠时,眼前的荷色和柳韵、夜色与蝉鸣,都挡不住思潮涌动奔向曾经的那个少年。

于蝉而言,尤其是雄蝉,一生中最灿烂和炙热的时光,就是在夏日枝头尽情歌唱,以吸引雌蝉前来共同繁衍后代,明明是在地下蛰伏数年至17年之后的肆意绽放,却不知道为何常常引起的却是游子们的乡愁。

还是白居易,他在《早蝉》一诗中写下“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诗人陆畅也写下了《闻早蝉》“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甚至连秉持“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也心生羁旅之情,他的《宿山寺闻蝉作》一诗:

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

其实,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朱熹一直是被误读的,连他乡偶闻蝉鸣声都能惊起心头客居他乡的惆怅,又怎么可能是我们所断章取义地理解的“灭人欲”的被妖魔化的道德卫道士呢?

《朱子语类》卷十三说:“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所谓的“人欲”乃“贪欲”也,是超出了基本生存、生理需求之外的私欲,才是被灭的对象。

正如,蝉,也往往是被误读的对象。

我们读了《庄子》会心生羡慕鲲鹏之心,但是《庄子》中的蝉呢?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蝉和小鸟就成了鲲鹏的对立面,不知鲲鹏之志,反而嘲笑它们:我平常努力地飞,顶多飞到榆树与枋树,有时甚至飞不了那么高就掉地上了,鲲鹏又何必飞九万里外那么远的大海呢?

庄子称其为“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我却要为蝉鸣不公,如果一种小虫,可以在幽暗的地下蛰伏成长最长达17年,它的使命绝对不是为了远走高飞,而是为了努力完成歌唱和繁衍后代的癫狂。所谓的自由逍遥,在责任和担当面前,显得太轻了。

当然,也有为蝉正名的,认为蝉生而高洁,虽然古人持此观点的理由并不站得住脚:蝉居枝头,风餐露饮,不食人间烟火。

早在魏晋时期,文人开始专为蝉作赋,傅玄在《蝉赋》里曰:“美兹蝉之纯洁兮,禀阴阳之微灵;含精粹之贞气兮,体自然之妙形”;曹植也有《蝉赋》:“实淡薄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蝉的自得其乐被赋予的高洁、淡薄的高人姿态。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虞世南有一首《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一首《蝉》诗就更是声名远扬,人如蝉,声和名都是自己的实力和底气,无需借助外力,因而成为多少人的自勉的佳句。

再如骆宾王的《蝉》中写道: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就更是借蝉之高洁清明来诉说自己的冤情,露重风大、欲飞不能、欲鸣无声。

只可惜,骆宾王的诗再好也得不到当权者的回应,但是现实中的蝉鸣却会如朱熹说的“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南安道中》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也许,唐朝的刘德仁留下了的这一首《夏日感怀寄所知》:

了了见岐路,欲行难负心。趋时不圆转,自古易湮沉。日正林方合,蜩鸣夏已深。中郎今远在,谁识爨桐音。

也是盛夏浓烈之时,蝉鸣本无意,却激起心头种种共鸣。不管是诗人移情入境,还是与蝉达到了物我合一,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只是一句“蜩鸣夏已深”就已经足以唤醒被空调宠坏了身体和触觉,那些已经麻木甚至丧失掉的时节感,又回来了。

根本不会厌烦蝉鸣的咏汉调,因为时节的自然之声,是铭记、是天籁、是象征,也是生活的信仰。今年又闻蝉鸣声,就足以证明一切安好、岁岁今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团队合作的英语作文 2021高考满分作文 我的乐园作文 小学四年级想象作文 初二英语作文70词左右 我的行囊作文800字 关于课外活动的英语作文 两操比赛作文 作文星空 英语四级的作文 我的一周作文 输与赢作文 秋天到了作文50字 繁忙的周末作文 关于爷爷的作文 和好朋友的一件事作文 自然的呼唤作文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作文600字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 描写事的作文600字 日常作文300字 古代人物作文素材 仪容仪表作文 二年级作文香蕉 游戏危害作文 作文感谢父母 去上海迪士尼游玩作文 老鹰捉小鸡四百字作文 聆听什么作文 外面的世界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