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名人百科」汉高祖刘邦——十五个成语 十二项第一无人能及

2020-12-23 13:10:01
相关推荐

【名人简历】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年),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江苏沛县。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楚辞家。他公元前209年响应陈胜吴广在沛县起义,公元前206年首先入关推翻暴秦,后利用近五年时间消灭天下割据势力,于公前202年统一中国,建立汉朝。

【历史功过】

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世界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刘邦十二项第一:

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

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

4.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

5.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释放奴婢”从而一定程度上打击奴隶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皇帝。

6.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实行“十五税一”低税率的皇帝。

7.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而提倡节俭的皇帝。

8.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的皇帝。

9.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1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1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从而为汉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思想治国奠定了基础。

1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

【名言名文】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汉高祖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书·高帝纪下》

【赏析】大风刮起云彩飞扬,威镇海内,衣锦还乡,怎么能得到勇士守卫四方。

这首《大风歌》是刘邦平定黥布叛乱途经沛县与故人父老子弟饮酒时所作。这首歌气魄宏大,感情深远,既抒发了刘邦豪迈欢悦、豁达宽广的情怀,也反映出刘邦衣锦还乡、志得意满的心态,还包含有刘邦希望自己能够广纳人才(猛士)安定天下的宏愿。诗句十分传神地刻画出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的洗礼,在亡秦废墟上建立汉帝国的汉高祖刘邦的复杂心理。即在夺取政权以后对于进一步巩固政权的深思远虑及维护自己统治的愿望。《大风歌》言短旨远,语言质朴,在古代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选自《汉书·高帝纪上》

【赏析】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蛊,忤逆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这句话是刘邦向天下公布项羽杀义帝并号召各诸侯对他进行讨伐的“檄文”。正因为刘邦为自己与项羽的战争找到了一个堂皇的借口,争取到了多数诸侯的支持,因而使汉军在道义上和舆论上居于主动地位。现在这句话常用来警告那些不识识务之人或不按规律办事之人。

【成语典故】

约法三章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释义:成语“约法三章”即指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约,协商,议定;章,指条目。

赏析: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一败涂地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释义: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赏析:秦朝末年,刘邦是沛县一名亭长(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他性格豪爽,乐于帮助别人。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在路上,每天总有几个民夫逃走。有天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们都走吧!”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随刘邦。

刘邦带这十几个人正往别处逃走,忽然有条大蛇挡在路上,别人吓得不敢前进,刘邦手提宝剑,把大蛇赶走,大家很佩服他这种勇敢精神。

那时候秦朝政治腐败,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

在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刘邦决定起义,他们首先攻下了沛县。大家推举刘邦为起义军的首领;刘邦说:“抗秦大业是艰巨的,如果一败涂地,就要赔上性命啊!我刘邦愿带领大家大干一场!”

刘邦从这天开始,便率领沛县的三千弟子展开反抗暴秦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贪财好色

出处:《汉书·高帝纪》

释义:后指贪图私利,喜好女色。

赏析:秦朝末年,刘邦打败秦军后进入关中,他听信张良和樊哙的建议,封存秦宫中的珍贵宝物退回霸上。项羽率领军队攻到鸿门,范增鼓动项羽向刘邦进攻,认为刘邦一改过去贪财好色的陋习是胸怀大志的表现。《云笈七签》第三十九卷:“诸男女祭酒,托老君尊位,贪财好色,擅色自用,更相是非,各谓我心正,言彼非真。”明郭勋《英烈传》第十三回: “廖永安数出多人,俱是贪财好色的,那里是英雄出世之主。”

解衣推食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后形容对人的深切关怀。

赏析:楚汉相争时,韩信因为在项羽的手下得不到重用就投靠了刘邦。汉高祖刘邦非常器重韩信,授予他上将军印,并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把好菜好饭让给他吃。明凌漾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一卷:“小生飘蓬浪迹,幸蒙令尊一见如故,解衣推食,恩已过甚。”亦作“解衣”。

杯羹之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赏析: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日‘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纂异记·三史王生》: “太公曰:‘此人理不可屈,宜速逐之,不尔,必遭杯羹之让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释义:以此指正面迷惑对方,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赏析: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违背先入成阳者为王的约定。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在去汉中途中,刘邦烧毁栈道,以示不再东归。暗中却用韩信计,从故道返回关中,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说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妈给他作个月下老人。’”

不足与谋

出处:见《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不值得与他一起谋划事情。

楚汉相争时,刘邦想在关中称王的计划不胫而走,为了摆脱困境他依张良之计亲自去鸿门赴宴,席间范增想趁项庄舞剑之机杀掉刘邦。刘邦得知后借机溜走。随后张良献上白璧与玉斗,范增气得把玉斗摔到了地上,对着项羽说:“唉!竖子不足与谋。”

使羊将狼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

释义: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

赏析: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分封有功之臣为异性王,因而有人内心不平,先后出现谋反事件。刘邦派太子前去平叛,欲趁机废掉太子。吕后看出刘邦使羊将狼,于是苦谏请求刘邦亲自出征。西汉桓宽《盐铁论·除狭》:“弱者,犹使羊将狼也,其乱必矣。”

溺儒冠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释义:指侮辱儒生。

赏析:汉高祖刘邦起初十分厌恶儒生,认为他们没有真才实学,不会变通。凡是戴着儒冠来求见的,他往往解下其人的儒冠,在其中“溲溺”(解小便)。宋王禹《四皓庙》:“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亦作“溺冠”。清唐孙华《记里中事》诗:“书牍人方尊狱吏,溺冠世久厌儒生。”

高阳酒徒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释义:后以“高阳酒徒”指好饮酒而狂放不羁的人。

赏析:郦食其,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少年时就嗜好饮酒,常混迹于酒肆中,自称为高阳酒徒。一天,刘邦正在休息,忽报乡里有位儒生要求见。刘邦一向轻视儒生,忽听有儒生求见,非常愤怒,他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读书人。”在外等候已久的郦食其瞪大眼睛,手握利剑,叱骂看门人说:“你再进去对他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读书人。”看门人报告刘邦,刘邦一听是高阳酒徒,赶忙起身迎接,赐酒款待。唐杜牧《张好好诗》:“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唐白居易《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角里年虽老,高阳兴未阑。”

民以食为天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荥阳一带对战。因为没有后援,刘邦找谋士郦食其商量,计划把敖山的粮仓放弃:郦食其认为粮食是百姓的依赖,百姓是称王的依赖,想要赢得战争,必须把握住敖仓。刘邦同意了郦食其的建议,经过英勇作战,最终获得了胜利。后以此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大喜过望

出处:《史记·黥布传》

释义:指看到的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兴奋。

赏析:楚汉相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封黥布(英布)为九江王,但因一次战败项羽将他的爵位革去,刘邦派随何去劝降黥布。后项羽将黥布打败,他只身投奔刘邦,刘邦在洗脚时接见他,他感到十分后悔,可回到住处时,待遇与刘邦完全一样。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六卷:“灿若灯下一看,正是前日相逢之人,不觉大喜过望,方才放下了心。”

马上得天下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释义:后比喻以武功建国。

赏析:西汉时,陆生常常在人面前谈论《诗》和《书》。高帝刘邦非常反感地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元萨都剌《登歌风台》诗:“五年马上得天下,富贵乐在归故乡。”

决胜于千里之外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

释义: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赏析: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在都城洛阳南宫大摆宴席招待文武百官。席间,他问百官自己与项羽的区别,百官全都夸赞他大仁大义。刘邦自己也说:“决胜千里与运筹帷幄方面自己不如张良,安抚百姓方面自己不如萧何,率军打仗方面自己不如韩信,但我却能合理地重用他们这三位俊杰,所以才能取得天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二卷:“不如居中以运天下,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王陵戆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释义:戆,迂执而刚正鲁莽的意思。后以“王陵戆”比喻大臣刚正不阿的意思。

赏析:汉王陵辅助汉高祖平定天下,为汉代的开国元勋之一,深受高祖的信任。高祖曾对吕后说起,只有王陵可代替萧何的相国职位,但他性戆,应有别人协助他才行。唐许浑《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诗:“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代有王陵戆,时无靳尚谗。”

【人物传说】

1.桑葚曾救过刘邦的命

相传,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徐州被项羽打得丢盔卸甲,急匆匆躲进了一个阴暗的山洞里。虽然躲过了这一劫。但回营后常头痛、头晕的老毛病却突然复发了,以致头痛欲裂,天旋地转,随即腰酸腿软,连大便也难以排出,痛苦不堪。好在当时附近的黄桑峪有桑林密布,所结桑葚盖压枝头。为度难关,刘邦只得渴饮清泉,饥食桑葚。没出几日,头痛、头晕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大便也痛痛快快地解了出来。后来刘邦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仍念念不忘桑葚的救命之恩。

现代研究证实,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但是,桑葚偏寒,平时爱便溏、腹泻等脾胃虚弱的人不适合多吃。又因其含糖量高,糖尿病人食用也要慎重。

2.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下。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么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拋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3.刘邦斩白蛇

历史史料中对于刘邦和其他皇帝一样也有很多迷信的传说,一次,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要了点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说她们娘俩都是一副贵人相。等老人刚走,刘邦也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拜谢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没法通行,刘邦喝得有点醉了,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自己到了前边,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又走了一段路后,刘邦觉得头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边的人。一会儿,后边的人赶了上来,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问她原因,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又问为什么被杀,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才如此难过。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实际上,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有意编造的,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王者之气。

由于这些传说,刘邦在当地的威信逐渐提高,跟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他被当地人称为沛中的豪杰。

4.刘邦会张良

张良乃汉初大臣,以成功后不贪恋权位,不追名逐利的高风亮节而受世人敬仰。相传他曾于镇安北阳山一带隐居,刘邦为请张良出山还曾驾临此地因而镇安许多地方流传着有关他与刘邦的一段佳话。

张良是刘邦重要的谋臣,为建立汉朝立下了功勋,所以张良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是个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的君子,他谢绝了赐封和利禄,独自来到镇安这个深山野林里隐居起来。刘邦听说他隐居的地方叫北阳山,便亲自骑马去探访。张良甚是感动,自知所隐居的北阳山系荒蛮之地,道路艰险,圣驾不堪其苦,便遣人于镇安县城东十五公里,拦住圣驾马队,故称此地为“拦马河”。

刘邦要见张良,恳请张良回朝辅政,并以功名官爵、金钱美女许诺。张良却捎来书信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你封我留侯足矣。人生短暂,何苦贪图荣华富贵?”坚辞不出,刘邦执意要见到张良,并威胁说,不见到张良,就不回京都。张良无奈,只得在月西乡的剑锋垭下拜见了刘邦。从此,剑锋垭下的小山梁就叫“等驾梁”。

君臣二人一道同行。他们一边欣赏着山峦起伏、风光如画的美景,一边交谈。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南阳山下的河边。这儿景色极美,危岩陡石,夹河而立,形成深峡幽谷。河床怪石嶙峋,河水又陡又急,形成一个又一个险滩,而陡峭的南阳山,耸立于河岸,与小河俯仰相映。君臣二人赏完了美丽壮观的山水,就在这里依依惜别了。这条河也因此叫做“落驾河”。

5.“红棉虾团”献吕后

公元前206年,刘邦在乌江一举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登基称帝时,要给皇后吕雉绣件红衫,还要用红色的天然丝绸纺绣成,不得染色。但红色的天然丝绸却无处去找。于是,刘邦责令地方大小官员各地寻找,找到的赏白银万两。

一年过去了,也没查找出红色的天然丝绸的下落。后来,一个商人途经“红花村”,偶然发现一家小院里有一棵开放着一朵朵旺盛的桃形花的红棉树。他以300两白银的高价,买下红棉树。

这个人家姓夏,是位书生,据说此人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逃到此地的。每年他都要种上几十棵红棉树,留做纺线卖钱。这花每年开花时都一样,雪白一片,长势很好。可今年,所有红棉树绽开时突然全部变成红色。有的人说是凶兆,必定大祸临头,有的说是吉兆,必有喜事降临。

后来的事实证明是吉兆。红棉树提炼的红色丝绸经商人献给高祖后,刘邦高兴万分,视为珍宝,除奖赏进贡者外,又赐封“红花村”为“红棉村”,并永久种植红棉供宫廷使用。

次年,高祖刘邦为吕雉大办祝寿席时,吕雉突然想起那位为她提供红棉丝绸的夏书生,下旨相邀,并令御膳房御厨要以红棉花的形状,烹制一盘菜,以示对夏书生的谢意。

御厨们精心琢磨,做出一盘酷似红棉球的菜端上席面,并解释说:“‘虾’是‘夏’的谐音,当时皇后四处寻觅,幸亏有了夏书生,所以这道菜取名为‘红棉虾团’。”

刘邦与吕后品尝之后,感觉味道极为鲜美,对这道菜的取名更是赞不绝口。打那以后,“红棉虾团”就成为一种名菜流传下来了。

【生平大事】

1.早年经历

刘邦出生于丰县中阳里金刘寨村,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因此两家非常要好。幼时和卢绾一起拜马维先生为老师,在马公书院读书。年龄稍长后,经常逃学,常被老师训斥,但他性格豪爽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哥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无赖”,即不会赚钱养家,许慎曰‘赖,利也’。无赖即无利入於家也”),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2.娶妻吕雉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小沛定居,因为沛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小沛担任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刘盈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她嫁给了张敖。

3.起兵反秦

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沛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刘邦说: “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刘邦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郡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挚友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前209年10月,刘邦已经有48岁了。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籍(即项羽,项羽字籍)和叔父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市)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在项梁死后,项羽决定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大破秦兵。

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率大军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传国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国至此灭亡,共立国15年,47天。

4.立足关中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在鸿门宴上,刘邦表现出了极高的沉着与冷静。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张良、项伯、樊哙的力保之外,关键是刘邦的冷静与沉着。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己称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怀王熊心被尊为义帝。

5.楚汉相争

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公元前206年1月,项籍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谢罪。不久,项籍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春,项籍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实际却将其发配到了江南,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同时分封18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籍。项羽亦率军东归。6、7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籍,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籍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11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籍,拉开了4年楚汉战争的序幕。

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乘项籍在齐国停留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彭城。项羽闻之,急率轻骑兵3万奔袭,联军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反楚联盟瓦解。

同年6月,刘邦到达荥阳,一路收集败兵,并派韩信于萧索之间击败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7月,一直负隅顽抗的章邯终于兵败自杀,刘邦解除了后顾之忧;且在逃往荥阳前便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俘魏王豹,破代,灭赵杀陈余。公元前205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项籍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河南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籍南下。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 (今江苏邳州南) 。项籍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公元前204年7月,项籍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雎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公元前204年11月,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斩杀了项羽大将曹咎。

项籍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籍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203年10月,项籍引兵东归。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公元前203年11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逼项籍自刎于乌江 (今安徽省和县境) ,终于结束了为期4年的楚汉战争。

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前军先诈败,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楚军后部步军。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800人突围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28骑了,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项羽带着28骑大战汉军,最后全军覆没,项羽不愿被俘受辱,于是在乌江自刭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东)。

6.建立汉朝

在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

即位的同年6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确实说对了,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

后来,刘邦定都长安是因为一个叫娄敬(因被赐姓刘,又称刘敬)的士卒的提醒,娄敬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了表示同意,于是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7.中矢归天,安排后事

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 “以后的事你不会知道了。”刘邦驾崩于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6月1日),享年六十二岁,葬于长陵,谥号为高皇帝,庙号是太祖。

【秘闻轶事】

1.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早先,您说我是无赖,不能治产业,现在我的产业和我二哥刘仲比,谁的多?”这是刘邦对他父亲说的话。年轻时的刘邦,不愿意干庄稼活,游手好闲,可能没少挨老爹的骂。如今当皇帝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份产业确实值得炫耀,不知刘太公听了儿子的这句话,感慨如何?

2.伤胸扪足

项羽对汉王说:“天下动荡不安已经有好几年了,仅仅是因为我们两个人。我愿意与你挑战,不要再使天下父子家人受苦了。”汉王说:“我宁肯与你斗智也不与你斗力。”接着,汉王历数了项羽的十大罪行。项羽大怒,命令埋伏的弓箭手射汉王,射中了汉王的胸口。汉王却摸着脚说:“这小人射中我脚趾。”当时,楚军势强而汉军势弱。如果坦言射伤胸部,恐怕会动摇军心。开国的帝王,即使是在仓猝之间遇到危难,他的智慧也自然是与众不同。

3.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初到汉营时,还属无名小卒,刘邦看他不起,但他听萧何说韩信是一个大将之才,可以帮助他打天下时,马上放下汉王的架子,筑起一个高台,举行隆重典礼,毕恭毕敬地拜韩信为大将军,并向全军宣布说:“凡我汉军将士,今后得由大将军节制,如有藐视大将军,违令不从者,尽可按军法从事,先斩后奏。”

当形势不利时,刘邦慷慨让步。汉高祖四年,刘邦在成臬战场作战失利,急需把韩信、彭越等部队调来支援正面战场,不料此时已攻占齐地的韩信,正巧派使者来,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以镇抚齐国。刘邦大怒道:“怪不得几次调他一直按兵不动,原来是想自己称王!”这时正在身旁的张良、陈平赶紧用脚踢了他一下。刘邦恍然大悟,急忙改变口气,对韩信的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做王就该做真王,为何要做假王呢?”于是派张良为特使,正式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受封后,果然高高兴兴地率兵来参加正面战场作战。

4.颠倒豪杰

汉王刘邦派随何说服了九江王英布来归顺。刘邦正靠在床上洗脚,召英布进来会见。英布睹此情形非常生气,后悔来归顺,想自杀。等到他出去到达住处,只见帐幕、用具、饮食和随从官员等都和汉王一样,又大喜过望。吕祖谦所说的利用令人莫测的侮辱,施行令人莫测的恩惠,使英雄豪杰为之颠倒,而不知所措,这就是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称雄当世的原因。

5.“无赖”皇帝加封太上皇

百善“孝”为先,像汉高祖刘邦这样听任项羽吃自己父亲肉的人,确实使人震撼,人们称这样的人为“无赖”。而汉高祖这位“无赖”皇帝,后来却加封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他的非常行为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公元前204年楚军包围了荥阳,刘邦感到形势危急,向项羽求和。当时楚军锐气正旺,项羽不但拒绝求和,反而对荥阳加紧了围攻,形势对汉军非常不利。相貌酷似刘邦的大将纪信为解汉王安危,为了汉军的生存,决定牺牲自己,掩护刘邦逃走。

刘邦在陈平的劝说下,深被纪信之举所感动,于是让纪信穿上汉王服乘汉王车扮汉王出荥阳东门诈降,自己则趁机从西门出逃至成皋。项羽发现上当后即烧死纪信,发兵荥阳,攻破成皋。刘邦又迅速从成皋逃出,北渡黄河,军至修武,得到韩信的援助,势力又壮大起来。他接受以往教训,决定采取深沟高垒和项羽作持久战,以消耗楚军兵力。同时,又派兵袭楚烧其粮草。

之后,成皋失守,项羽急回师广武,刘邦却闭城不出。楚军粮食缺乏不利久战。为了迫使刘邦投降,项羽据城东把俘虏来的刘邦的父亲太公拉至广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涧要挟刘邦说:“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亲下锅煮死。”

刘邦故作镇静地说:“当初咱二人共同反秦,在怀王面前誓盟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咱们的父亲,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

项羽听后更加恼怒,决定杀掉刘太公。这时,项伯劝项羽道:“杀太公不是时候,这样对我们来说就失去了信誉,对楚军十分不利。”项羽听了项伯的劝告,放了太公。

此故事广为流传,当时的人包括后人,更是对刘邦大加斥责,认为他竟然忘记了孝道,置父亲的性命于不顾,还像个“无赖”一样要项羽分他一碗肉汤。

但是,刘邦称帝后,他并不向人们认为的那样没有“孝道”。每当朝会,皇帝一到,百官山呼,依次奉贺。在起兵前只做过亭长(管理十里地方的小官)的刘邦,此时也摆起了天下至尊的架子。尽管是这样,刘邦在家中对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五日一朝(看望)”,而且要拜见,“如家人父子礼”。之后,太公的管家觉得不妥,对太公说:“现在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但却是天下万民之主;您尽管是皇帝的父亲,可也还是个臣子,怎么能让皇帝拜见臣子呢?这样下去,皇帝就失去了权威。”

太公认为这话确实有道理,于是,等到刘邦再来看望时,就恭敬地拿着扫帚站到门口,又向后倒退,好像奴仆迎接主人,以表示尊敬。刘邦见状吃了一惊,急忙搀扶太公。太公于是把管家讲的道理说了一遍。刘邦听了也非常高兴,便重赏管家,还尊太公为太上皇,之后对太公愈加敬重。

人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追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但这不过是有太上皇称号的开始;真正做了太上皇的,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没有做过皇帝,就当了太上皇的人。而汉高祖刘邦,也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封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的皇帝。

后来刘邦迁都长安,住在长乐宫。刘太公是个勤快朴实的农民,过不惯宫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餐鸡鸭鱼肉的奢侈生活,所以总是思念家乡和父老乡亲。刘邦看父亲年事已高,再让父亲回到故乡沛县很不放心。但太公思乡心切,竞为此得了一场大病。

为了宽慰太公,刘邦下令在渭江河岸骊邑,仿沛县故里,重建了一丰乡,并把故乡邻里的那些屠贩少年,沽酒卖饼,斗鸡蹴鞠的乡亲都迁来居住。见到故乡邻里,太公格外愉快,病很快就好了。

太公去世后,为表达对父亲和家乡的思念,刘邦把父亲葬在新丰正北的荆山原上,意在让父亲能天天看到家乡。这荆山原地势辽阔,极目南望,直视没有障碍,渭水如练,滔滔东去,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回首北顾,乔山高耸屹立,如千里屏障。人们在塬上不禁增添几分浩然之气。

6.封仇释疑

一汉王刘邦已经分封了部分功臣,其他未得到分封者日夜争功不停。有一天,刘邦在洛阳宫中,看见许多将领坐在沙地上窃窃私语。刘邦说:“这是为什么?”留侯张良说:“陛下由平民百姓起身,靠着他们取得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所封的都是老朋友,所杀的都是以前的仇人,因此他们聚在一起准备谋反。”汉王担忧地说:“那如何是好?”张良说:“您平生所憎恶、群臣都知道的人是谁?”汉王说:“雍齿屡次让我受辱,我想杀了他,因为他的功劳比较大,所以才不忍心杀他。”张良说:“现在赶紧封雍齿,那么群臣人人都会安心了。”于是刘邦就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都高兴地说:“雍齿都封侯了,我们可以不用担心了。”

7.汉高祖声东击西擒韩信:利用错觉出奇制胜

汉朝时候,功高震主的韩信,在楚汉对峙期间,向刘邦讨封王,刘邦因此与之生了嫌隙。后因韩信有功,刘邦封其为楚王。后又有人告韩信意欲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地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韩信知道刘邦喜爱巡狩游历,又见他未带重兵,疑虑大消,去见刘邦,立即被武士逮捕。韩信懊恼地对刘邦说:“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故当烹!”刘邦并没有烹他,改封他为淮阴侯,留任长安,形同软禁了。

“声东击西”之计,是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的计谋和策略。通常用灵活机动的行动,忽东忽西,不攻而示之攻,欲攻而示不攻,形似必然而不然,形似不然而必然,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使敌方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以达到出其不意地夺取胜利的目的。“声东击西”,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名人评说】

著名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评论楚汉之争时就曾说: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楚霸王项羽之所以失败,关键在于他们对待敌对意见的态度上。项羽不能忍受批评,白白失去了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刘邦能忍,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刘项之争,从多方面说明了这一点。刘邦懂得忍下人之言,而项羽气大,什么都难忍难容,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大业未成身先亡,可悲可叹!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历史遗迹】

刘邦长陵

汉高祖刘邦长陵,在陕西省咸阳市窑店乡北的咸阳原上,坐北朝南,南面是川流不息的渭水,北面是巍峨壮观的九峻山,秦川故道穿逾原下。长陵坐落在咸阳原的南部,居高临下,威武壮观,显示了封建帝王高高在上的尊严。

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陵园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只是规模略小而已。陵园内还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陵园中的正殿,殿内陈设汉高祖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时一样侍奉。

汉高祖刘邦的陵冢在陵园的偏西处,形状像覆斗,是夯土迭筑而成的。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高祖长陵”石碑一通,陵冢下面是刘邦的安寝的地宫。陵园中还有吕后合葬陵,在长陵东面二百多米的地方。由于汉代的制度造成帝后不同陵,所以吕后单独起陵于长陵之东。吕后陵是覆斗形。

陵园的北面是长陵邑的所在地,在现在咸阳市的韩家湾。陵邑略呈长方形,城墙由夯土筑成,南北长,东西宽。陵邑的南墙部分与陵园边墙重合,东面没有城墙建筑。刘邦生前就迁徙大姓和贵戚之家在陵邑中,让其侍奉陵园,陵邑户口多达五万多。近年在长陵陵邑范围内曾经发现树木双兽纹半瓦当和大量瓦片堆积、水管道、生产工具等。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些残留的废墟、出土文物,可以窥见当年陵邑朱檐彩栋、深宫广院、车马人熙的繁华景象。

长陵的陪葬墓群在陵园东部。唐朝诗人刘彦谦《长陵诗》说:“长陵高阙此安刘,附葬累累尽列侯。”在西汉诸陵中,长陵的陪葬墓数量最多,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死后多陪葬在长陵。

西汉灭亡之后,历代帝王曾对长陵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魏明帝诏:“高祖陵四方各白步,不得耕牧樵采”。宋太祖乾德规定“给守陵五户,长史春秋奉祀”。这使两千多年之后的高祖长陵仍以高大雄伟的姿态,屹立在咸阳原上。

【历史启示】

汉高祖刘邦:以势借势——坐拥万物

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后,由于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弄的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到了秦朝末期,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接竿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和秦朝对立。从次,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各地起义军蜂拥而起,其中最强大两支起义军在民间崛起,其中一支是沛县的沛公刘邦,另一支是吴中一带的项羽和叔父项梁。

后来项梁战死,项羽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秦朝,拉开了楚汉相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朝。

虽然中国在秦朝就得到了统一,但到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时,才使得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刘邦的仁义宽松政策,使全国民心得到了凝聚,使汉朝逐渐走向强大,为汉朝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使中国的经济和农业得到了恢复和迅速发展,也为后世的汉武大帝击败匈奴积累了资本。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生性豁达,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来讲下刘邦发家的故事:

刘邦作为亭长,押送徒役去郦山,走到丰西大泽中时,眼看赶不到郦山,就于夜晚放了所有的徒役,一个人在树下喝闷酒。尽管押送的徒役都走散了,但还是有十几个人愿意跟着刘邦干;于是,刘邦决定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此时,刘邦酒醉还没醒,就让一个徒役在前边先走,发现前方的一个必经阶段,也就是一个洞内,有一条巨大的白蛇挡住了去路,众人用树棍去驱赶那条大蛇,但因为那条大蛇会喷雾,很多人都吓退了。过了会,刘邦乘着酒意,一个人又走到洞内,拔剑去斩那条白蛇,结果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便畅通。

后来,刘邦酒醒了,随从发现白蛇被刘邦斩杀。刘邦借势说自己是赤帝之子,那条大蛇白帝之子,杀白蛇是赤帝子杀白帝子,那些随从都深信不疑,便都推举刘邦为义军头领,同时四方老百姓也都来投靠刘邦。自此,刘邦揭竿而起,成为秦末农民起义的一支大军,借农民反秦大起义的革命风暴,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艰难创业的开篇。

刘邦以非凡的政治敏感和政治魄力,逐渐成长为强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与项羽结为异姓兄弟,兵分两路攻打关中咸阳,立下“先入关中为王的盟约。由于项羽的叔叔在定陶一役被秦朝名降章邯所杀,为了给叔父报仇,项羽没有直接进攻关中咸阳,而是北上巨鹿,怒杀宋义,夺其帅印,然后运用破釜沉舟的战术,大败章邯三十万大军,成就了战争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

另一方的刘邦大军,开始时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义军大破秦兵,步步推进,直逼咸阳宫。因事前张良再三劝告,进军咸阳城时不可冒进,以避免引起项羽的疑心;所以在进攻咸阳城时,刘邦一直在城外徘徊,对于是否进城忧郁不决,但萧何、曹参等人力劝刘邦先入咸阳为王。刘邦眼看进入咸阳大势所在,民心所向,最终还是决定顺应时势,选择进入咸阳城,接受秦三世子婴皇帝的投降,自封为关中王。

历史在不断的演变,到了后来的鸿门宴,以及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再到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运用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战术大败领关中地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在项羽攻打齐国贵族后裔田荣时,刘邦以“义帝发丧”为由,联络各方诸侯,公开声讨项籍,开始了4年的楚汉战争。

在争夺成皋之战中,项羽在击败彭越后,屯兵广武与刘邦形成对峙。开辟北方疆场的主帅韩信,此时在潍水之战中歼灭了齐楚联军,开始对楚军的侧翼进行迂回战略,另外汉将灌婴也率军直奔彭城。项羽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粮绝兵乏,无力再战,便向刘邦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归楚。

刘邦本以为战争结束了,在张良、陈平提醒下,立刻认识到:要得天下,必灭项羽;天下归一,是民心所归,大势所向;只有打败项羽,才能开创千世万代基业。于是,刘邦借势,交出帅印给韩信,下令全力追击楚军。在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逼项羽在乌江边自杀。

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取得了天下,开创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汉朝。

观其刘邦一生,他生于乱世,正是借助于时势,成就一代伟业。可以说,刘邦在以势借势上,天下无人能及,先借助农民反秦大起义之势,成为起义军的领袖,后借助仁义天下,民心所向之势,进入咸阳城成为观众王,最后借助天下统一的时势,灭掉项羽,成为一代帝王。

在刘邦的成功上,除了刘邦的心胸豁达,仁义天下,知人善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刘邦懂得运用时势,以势借势。刘邦的一生,起步在借势,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雄才谋略,从而赢在时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奋斗作文开头 优秀作文450 作文片段200字 高一800字作文 关于梦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50字 骑马作文 下雨天的作文 作文200字初中 趣事作文500字 好作文800字 写作文的英文 作文小报 友情作文素材 三年级作文350字 B级作文 母亲作文400字 三年级350字作文 作文我和你 写读书的作文 六年级作文范文 200字左右的作文 春天景色的作文 科学小作文 叙事作文开头 优秀作文五年级 作文春天的景色 人的作文500字 美食节作文 三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