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屠呦呦85岁荣获诺贝尔奖 却2次落选院士 这到底是为什么?

2020-12-25 16:20:01
相关推荐

屠呦呦获奖

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因在生物医学上做出的成就,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4年之后,这个”三无“科学家又获得了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医学奖。她也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成为中国的骄傲。

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却没有入选中国的科学院院士,两次增选科学院院士都落选了,为什么成为中国的科学院院士,难度如此之高?

屠呦呦在实验室做实验

01

1930年的冬天,屠呦呦出生于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医药之家,是家里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而屠呦呦这个名字是父母依据《诗经》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给取的,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的期盼。

屠呦呦6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送进小学上一年级,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屠呦呦后来的学习生涯一帆风顺,15岁进入到了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学习。如果她的人生就这样发展下去,或许和普通人没有区别,可就在她16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不得不被迫终止学业。

16岁那年,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这在当时属于很严重的疾病,传播性也很高,因此屠呦呦被迫终止了学业,必须及时接受治疗。好在当时的家庭条件还不错,屠呦呦得到了全面的治疗,在与病魔抗争了两年后病情有所好转。

屠呦呦在看书

也许是因为这次患病的经历,让屠呦呦更加坚定了学医救人的远大志向。病情康复后,屠呦呦很快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随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学习生药学专业。大学4年,屠呦呦一门心思地扑在学习上,手脑并用,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

02

上个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全世界约二分之一人口受威胁。屠呦呦和她所在的研究组,从60年代开始担起了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该研究组组长。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还是相对落后的,尤其是医疗设备、物资都极其匮乏,而在那样的情况之下,屠呦呦所带领的团队依然百折不挠,从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收集所有关于疟疾的药方2000多张,然后进行整理、实验,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做实验

在经历了数百次的失败后,屠呦呦终于成功提取了青蒿素,随后又通过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合成了双氢青蒿素。青蒿素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而双氢青蒿素要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屠呦呦的这一医学成就,为全世界人类带来健康的福音,使得全球每年因疟疾而死亡的人数下降了38%,大大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成功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数十亿人从中受益。

因此,在2015年10月8日这天,为表彰她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真是振奋人心,屠呦呦无疑是中国人的骄傲。

屠呦呦

03

然而,贡献如此突出她,为何没有入选两院院士?

我们都知道,科学院院士头衔是所有科研学术工作者梦寐以求的荣誉头衔,不仅能显著提升自己在业内乃至社会的地位,带来一定的福利待遇提升,更多的是证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大家的信赖与称赞。

院士代表着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可以说是国家的国之瑰宝,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因此,每个国家增选院士都有其严格的评选流程,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确实更为严格。

按照大家的理解,如果某个科研工作者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只要是中国国籍,那么应该很大程度被选为院士,但实际情况却与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屠呦呦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名额有限,而且参选的人员无一不是业内的佼佼者,可谓是优中选优。而根据中科院的有关规定,65岁以上只能由老院士来推荐,而且需要6个院士以上,可最终能不能当选仍参杂着太多未知因素。

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投票都带有主观性,在贡献程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更多的人当然愿意将珍贵的一票投给自己所熟悉的人。

而屠呦呦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她时至今日没有当选院士确实让很多人感到遗憾,但其中原因确实有着许多无奈。

屠呦呦

04

一方面,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团队曾多次表示她本人无意参选院士,也不会报名。她曾表示:”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一方面,专研于科研的人,大都有一个古怪性格,不太善于人际交往,时至今日,能找到有关屠呦呦的访谈屈指可数。不喜欢与外界过多交流,将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当中的人,更不会阿谀奉承,在人情上做文章,出于对科研严谨的态度,也是有一说一,不会拐弯抹角。

比如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饶毅,就是一个刚正不阿,直言不讳,有错误直接指出,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人,而这样性格实际上会得罪一些人,所谓忠言逆耳,难免会让有些人觉得刺耳,从而使得他们无法进入到院士行列。饶毅在落选院士后曾表示”被淘汰的原因实际上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他决定”永不参选院士“。

不仅是屠呦呦和饶毅,袁隆平也是如此,他至今也不是中科院院士。他们的性格极为相似,不愿意在除了研究之外有其他的无用的交流,好的工作作风会当面夸奖,不好的自然也会当面指出,不会盲从。

屠呦呦

可能有很多人会为像屠呦呦和袁隆平这样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却评不上院士的科学家鸣不平,其实大是可不必的。

像他们这样科学家,其实根本不需要用院士头衔来证明自己了。对于他们而言,院士只不过是一个称谓而已。而像这样甘于默默奉献,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不管是不是院士,都更加值得我们的尊重和敬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