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金庸诉江南侵权案 法院判决江南等三被告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2020-12-28 01:05:01
相关推荐

著名作家金庸诉“同人小说”《此间的少年》作者江南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16日在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法院判决江南等三被告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停止出版发行《此间的少年》并销毁库存书籍,赔偿金庸经济损失168万元及为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20万元,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资料图 作家金庸 新华社图

原告诉称

未经许可擅自篡改人物形象

金庸诉称,江南创作的《此间的少年》未经其许可,照搬金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在不同环境下量身定做与金庸作品相似的情节,对金庸作品进行改编后不标明改编来源,擅自篡改作品人物形象,严重侵害其改编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同时,被告通过盗用上述独创性元素吸引读者、谋取竞争优势,获利巨大,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严重妨害了金庸对原创作品的利用,构成不正当竞争。

另外,原告方认为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此间的少年》存在的侵权情形未尽审查职责,应就其策划出版《此间的少年》十周年纪念版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被告江南承担连带责任。广州购书中心有限公司销售侵权图书,也应承担停止侵权的法律责任。

法院审理

情节内容不同未侵权著作权

天河法院审理查明,金庸所著的《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由三联书店于1994年5月在内地出版,均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及影响力。江南于2000年创作《此间的少年》,发表于网络。从2002年起多次出版。经比对,《此间的少年》中人物名称与金庸四部作品中相同的共65个,包括郭靖、黄蓉、令狐冲、小龙女、乔峰等。

法院审理认为,《此间的少年》不构成著作权侵权。虽然该作品使用了金庸四部作品中的大部分人物名称、部分人物的简单性格特征、简单人物关系以及部分抽象的故事情节,但并没有将情节建立在金庸作品的基础上,而是在不同的时代与空间背景下,围绕人物角色展开撰写全新的故事情节,创作出不同于金庸作品的校园青春文学小说,部分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关系及相应故事情节与金庸作品截然不同,情节所展开的具体内容和表达的意义并不相同。

法院判决

营利为目的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院认为,江南、联合出版公司、精典博维公司等三被告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同人作品”一般是指使用既有作品中相同或近似的角色创作新的作品,若创作仅为满足个人创作愿望或原作读者的需求,不以营利为目的,新作具备新的信息、新的审美和新的洞见,能与原作形成良性互动,亦可作为思想的传播而丰富文化市场。但该案中,江南利用读者对金庸作品中武侠人物的喜爱提升自身作品的关注度后,以营利为目的多次出版且发行量巨大,其行为已超出必要限度。尤其是江南2002年首次出版时把书名副标题定为“射雕英雄的大学生涯”,将自己的作品直接指向金庸作品,借助金庸作品的影响力吸引读者获取利益的意图尤为明显。因此,法院认定江南的行为具有不正当性,与文化产业公认的商业道德相背离,应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

此外,法院认为,联合出版公司、精典博维公司理应知晓出版发行《此间的少年》并未经金庸许可,并且在收到律师函要求停止出版、发行后仍未予以停止,其对于策划出版《此间的少年》纪念版这一行为主观上存在过错,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侵权,亦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广州购书中心作为《此间的少年》纪念版的销售者,销售行为具有合法来源,且应诉后停止销售,主观上并无任何过错,因此对金庸诉请其停止侵权、赔偿合理支出不予支持。

由于金庸、江南均未到庭,各方诉讼代理人并未当庭明确是否上诉。

据新华社

延伸阅读金庸武侠小说风靡日韩东南亚 金庸本人却还有一点遗憾?

金庸精通英文,他多年前曾谈道,他的小说翻成西方文字不很成功,因为西方人不易理解东方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

作者:顾臻

金庸资料图。来源:新华社

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被瑞典和香港的两位姑娘翻译成英文,并由英国一家出版公司出版的消息传来,各家媒体纷纷欢呼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还有专家做出热情洋溢的文化意义上的诠释。其实金庸英译并非首创,若以金庸小说英译作为文化输出的标准,早有三部英译本够得上“走向世界”四字了,只是国内媒体从未报道过。

■ 金庸小说英译仅三种

到目前为止,金庸小说被正式翻译为英文并完整出版的只有三种:《雪山飞狐》(1993年)、《鹿鼎记》(1997年)和《书剑恩仇录》(2004年),分别由香港牛津出版社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雪山飞狐》的译者是香港学者莫锦屏,另两书的译者名气更大。《鹿鼎记》出自知名汉学家闵福德教授之手,他和他的老师霍克斯一起翻译的《红楼梦》被认为是最佳英译本。《书剑恩仇录》的译者格雷厄姆是一家英文杂志的主编,该书的校订人则是闵福德夫妇。最早翻译出版的《雪山飞狐》,封面上有《纽约时报》的推荐语,此书卖得应该不错,之后数年间再版了数次。

《雪山飞狐》的翻译情况不清楚,《书剑恩仇录》的翻译据说花了十年之久,《鹿鼎记》则费时近六年,《鹿鼎记》的译者汉学家闵福德教授在该书序言中坦承《鹿鼎记》比《红楼梦》难翻译。有位学者在文章中评论该书读起来“很像读金庸的白话文言文的感觉,既典雅又通俗”,译本的质量是颇为肯定的。

■ 金庸的一点遗憾

翻译二字说来简单,要能够做到“信、达、雅”三字可谓难上加难。即便最基本的信之一字,能够把原文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另一种语言的读者也并非易事,何况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知甚少的英语世界读者,武侠小说尤其如此。《鹿鼎记》是武侠味道淡了很多的武侠小说,闵福德教授根据翻译《红楼梦》的经验,更多的是从文体和文学意义的角度,考量并翻译作品,但效果似乎也不尽如人意。即如前文提到的那位学者就针对金庸叙述韦小宝在妓院中的言行那一段,批评说,金庸使用了“揩点油水”、“叫得口甜”等颇有色彩的词语,形象地勾画出其卑微的出身,而在英译本中却只采用平实客观的口吻进行叙述,味道差了不少,影响了韦小宝形象、性格的表现。

金庸精通英文,他多年前曾谈道,他的小说翻成西方文字不很成功,因为西方人不易理解东方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但翻译成东方文字就相当受欢迎。

亚洲主要国家在历史上都受到中华文化的长期影响,文字有别,但文化特点相通,甚至相似。因此在金庸小说翻译上,东南亚国家和韩国早就走在西方的前面,且风靡日久,借用一句俗语就是:西方不亮东方亮。

■ 金庸风靡东南亚

在印尼土生土长的华人爱看武侠小说,可以远溯到二战之前,读物则是印尼文的《三国演义》和平江不肖生、白羽、还珠楼主等人的旧派武侠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报纸和杂志上则开始有梁羽生、金庸的印尼文连载,迨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金庸《碧血剑》、《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等都被翻译成印尼文出版,直到八十年代还有新译本出现,大受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甚至著名作家的欢迎,更带动了印尼本土武侠作品的写作。笔者数年前去印尼出差,在其内陆航班分发的报纸上,还看到《神雕侠侣》的连载以及一部印尼作者写的武侠小说连载。

在泰国,金庸的“射雕三部曲”自1958年至今,就有四个泰文译本,再版数十次,有趣的是,书名被译作《玉龙》,《玉龙3》和《玉龙4》分别是《倚天屠龙记》张翠山、殷素素夫妇的故事和张无忌故事。其他金庸小说不用说,同样都被翻译,至今在泰国的租书店里,还能看到金庸小说的泰文版。

在越南,金庸小说越文版长年畅销,据报道,金庸武侠小说是被翻译得最多的外文作品。还有个流传很久的段子,说当年的南越政府议员在议会吵架时,会用“岳不群”、“左冷禅”互相指责,若属实,则他们对《笑傲江湖》可谓相当熟悉。

据说,金庸小说还有柬埔寨文版和缅甸文版,笔者未曾见过,不敢妄言,但当年金庸小说在当地华文报纸上的连载,可是长盛不衰的,因此而有所在国语言的文本,也在情理之中。

■ 日韩劲刮“金庸风”

韩国翻译中国武侠小说很早,品种也相当多,但金庸作品的翻译却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一旦开动,翻译速度之快,印量之大,则相当令人惊叹,在短短数年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及《越女剑》,15部金庸作品统统被翻译出版,据说在韩国文学翻译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有研究论文称之为“金庸时期”。直至今天,金庸小说仍在重印。而探讨金庸小说的学术研究也十分活跃,各类研究成果迭出。

日本对金庸小说的翻译最晚,但公认是最全面的。1996年金庸亲赴日本与德间书店签约,宣布金庸小说正式进入日本。译者队伍是早稻田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冈崎由美子牵头,带领一批汉学家从事翻译工作。同年,日文《书剑恩仇录》出版。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全部金庸武侠小说悉数完成翻译,在日本陆续出版,且多次再版。

据香港友人讲,冈崎教授近年担任日本NHK中文讲座教授,采用金庸小说作为中文学习的基础教材,可见她对金庸小说的认识和了解之深,以及对金庸小说的欣赏。

■ 对翻译的期望

日本是有剑客小说的,日本文化更与中国文化同属一个文化圈,武侠小说的翻译在文化观念上的障碍基本没有,而西方文化则与中国文化存在很多不同,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和多面性给翻译带来的难度尤其大。

比如,武侠读者聊到武侠小说翻译时的第一反应——武功招式怎么翻?直译出来不难,但不知阴阳八卦为何物的读者看着眼前一串词肯定十分茫然,即便通过注释知道是拳法的名称,但我们中文读者所能感受到的阅读趣味肯定荡然无存。反之,英语中很多精妙的话语翻成中文时,也存在字看着明白,但全然不明白趣味所在的问题。

有鉴于此,对于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侠小说翻译不必要求太高,能够让英语世界读者知道中国的武侠小说已经很不容易,只有接触和知道,才能去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对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如此。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星球大战电影风靡,“原力”、“意念”等已经为广大西方观众所接受,更不用说近年大受欢迎的美国漫威动画人物如雷神等,外国神仙的战斗和救世手段比之过去丰富太多,其实,中国武侠小说以及神魔小说中又何尝没有这样的人物、法宝和手段?西方文化中日渐增多的多元文化因素,正可以方便消解不同文化间的理解障碍。《射雕英雄传》的英译无疑难度很大,但或许现在正是时候。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北京晨报

编辑:TF003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书迷作文 成长作文开头结尾 难忘的作文400字 春季的作文 奶奶作文600字 童年的作文怎么写 阳光作文800 观察日记的作文 快乐童年的作文 优秀的作文题目 编童话作文 作文第二次 人物的故事作文 作文400字写人 开心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主题 猫的作文300 观后感作文500字 纪念日作文 500字作文写人 写作文100字 全国作文大赛 小鸭子的作文 我的闺蜜作文 我明白了作文 雨 作文600字 作文照片的故事 300字想象作文 作文开头好句 感谢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