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项羽该不该过乌江?三首诗三种看法 引起了千年争议

2021-01-02 23:35:01
相关推荐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上挥刀自刎,结束了他短暂又传奇的一生。

项羽自刎前,乌江亭长曾劝他过江东,但是项羽拒绝了,对于项羽的选择,后世一直争议不休。

有人说他有骨气,也有人说他一时用气,历朝历代有很多文人都曾为他写诗。

其中最为出名的应该是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还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先说说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的这首诗大概写于公元844年,那年他被任命为池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乌江亭,有感于项羽的结局,便写下了这首咏史名作。

在杜牧看来,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绝后路。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一举灭亡吴国,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最后成了一代名将。

何况江东还有那么多的英雄才俊,卷土重来也并非没有可能。

杜牧在写咏史诗,议论战争的时候,有个特点,就是喜欢作假设,然后又作出联想,而他所联想的结局,大多与历史不同,例如《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点来看,杜牧也是很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但是杜牧毕竟不是当事人,又怎能体会到项羽当时的心境呢?

项羽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对于他来说,与其苟延残喘,倒不如全了英雄之名。

虽然杜牧的这首《乌江亭》不落窠臼,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北宋的王安石却不这样认为。

他专门写了一首诗来反驳杜牧,这首诗名为《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众所周知,王安石是个有名的“杠精”。

南北朝的王籍有诗云“鸟鸣山更幽”,他偏偏来了一句“一鸟不鸣山更幽”;唐朝诗人王驾在《雨晴》中曾写道“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王安石偏偏要给人家改成“雨来未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而这一次他又直接隔空杠上了杜牧,杜牧认为有江东子弟在,项羽也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是王安石却认为无论项羽本人,还是他的皇图霸业,都已经到了末路。

即使江东还有大好男儿,他们也不一定会再替项羽冲锋陷阵了。

如果说杜牧的《题乌江亭》有些理想化,那么王安石的这首诗就显得很真实客观了。

刘邦和项羽原本力量悬殊,可最后却反败为胜,说白了就是因为项羽失了人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无论哪一点,项羽都不占优势,他凭什么卷土重来呢?

这一点王安石看得很明白,所以才会如此犀利地反驳杜牧的观点。

对于杜牧和王安石懂得这场隔空对战,有人站杜牧,也有人站王安石,如果没有李清照的那首《夏日绝句》,也许我会更赞同王安石的观点。

读了《夏日绝句》后,才发现那么多写项羽的诗,只有李清照的这首诗最令人折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并没有纠结于“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这个问题,她赞赏的是项羽那种生死都无愧于天地的英雄豪气。

他明明还有活命的机会,但是却不愿苟且偷生,项羽的英雄气概和当时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无所畏惧,不肯过江东,一个是过了江南后,便苟且偷安。

南宋的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连李清照这样的闺中妇人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写下这样一首振聋发聩的《夏日绝句》,读后肃然起敬。

对于李清照的印象,很多人也许还停留在“凄凄惨惨戚戚”、“人比黄花瘦”,但是这首诗却让我们看到了她刚毅坚强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所畏惧的姿态,和凛然正气,令多少男儿为之羞愧。

如果项羽知道后世最了解他的居然是一介女子,不知他的心中有何感想。

那么多写项羽的诗,我只服李清照这首,一般人写不出来。

对于这三首描写项羽的诗歌,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美丽的错误作文600字 倒霉的一天作文600字 六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300字 写战争的作文 生活需要作文600字 作文万能句子 我的变化作文200字 节日作文 吃重阳糕作文 感受幸福作文600字 六年级一单元作文 友谊的作文600 写夏天的作文600字 冬天来了作文100字 作文题目窗外 长隆野生动物园作文 2017江苏高考作文 初中作文摘抄 社会和谐作文 六一儿童节的英语作文 熊猫百货商店作文 大胆的尝试作文 写我的老师的作文 下雨的早晨作文 作文距离 四季人生作文 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兴奋的那一刻作文 给某某的一封信作文 聪明的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