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以书为媒心灵对谈 龚曙光与文化大咖们的“江湖夜雨十年灯”

2021-01-05 15:15:02
相关推荐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整理报道

仿佛一种信仰,一种约定,一种恒定的价值与心灵坚守,从2008年到2017年的10年里,中南传媒坚持文化对谈,在业界已成为一种美谈。

时刻新闻记者梳理着这10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坚持的文化对谈:与张炜探讨商业冲击里的文学灵魂安放,与王跃文畅谈文化人的宿命与抗争,与阎真坦诚知识分子的纠结与孤愤,与韩少功辩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生态与精神重构,与余秋雨畅想文化传播的职责与担当……再到今年,与李修文一同感受人民山河、文辞袈裟。

社会转型的时代注定面临文化阵痛。立在社会潮头,知识分子生存,更要观察和思考这时代,这人,包括自我。有了反思,也便有了真正的理性,人性中的爱和悲悯才会有最坚实的基础,之后才会有文学乃至社会的真正进步。

龚曙光对谈李修文:远方和人们 都和我有关

关键词:行走山河 怜爱生灵

对谈人物:青年剧作家、作家,《山河袈裟》作者李修文(2017年)

聚焦现象:李修文笔下满是被时代裹挟了命运的人和事,一群小人物即使命如草芥,偏偏努力咬紧牙关在这人世上行走着,与其说写的是失败者的故事,不如说写的是失败者不投降的故事。

关于人民

李修文:所谓“我们并不孤单”“吾道不孤”,我们到底是和谁同行在一条夜路上?我们痛苦时、虚弱时,到底可以呼喊谁、依靠谁?这个东西用个体的词汇很难概括它,到目前为止,我是没有找到一个比人民更加适合的词。

龚曙光:作家的使命就是表达任何时代当中最卑微,在社会学意义上最底层,在哲学意义上最渺小的生命和意义。我们太多的散文作家将散文文体用在社会的小景观,个人的小生活和小情感,而修文先生至少在这10年的创作当中,更多地关注那些渺小的,卑微的,边缘的人,感悟人民疾苦与生命苦闷。

关于山河

李修文:过去十年,我在一个货真价实的山河里面行走。一直希望,甚至妄想延续优秀的文人传统,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山河,最终获得与山河呼应,与山河相匹配的文字。

龚曙光:在写作里,他不是一个悟道的人,不是一个苦思冥想者,而是一个在行走中感悟山河,在行走中遭遇困顿,在行走中且行且止,且行且悟的审美的“僧人”,但他悟的是审美的道,他把他所悟到的对美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真实记录下来。

关于文辞

李修文:在今天这个时代,散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文体?或者说我们可以上天入地,胆大包天到什么样的地步?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很多美在今天这个时代相对来说是失效的,作为一个写作者,如何把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时代美学和今天这个时代融汇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个作家得以重新创造自己的可能。对我来讲,这样一个任务也好,这样一个念想也好,非常重要。

龚曙光:这个文章基本的气韵,是词和散曲的气韵,这和中国散文的语气、结构是不一样的。他真正把一个现代人的情感,境遇,对于世界的思考,和中国传统诗词歌赋曲,这些传统的要素融合在了一起。比如说荆州怨曲,它就是一篇赋,它应该是一篇“悼荆州赋”,就是“悼”几千年来,荆州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幕幕以血、以肉来撰写的故事,一块大地,一块土地,一块城池几千年的悲哀和怨怼。在书里,你还可以看到戏剧结构,一步一步把作者的情感和人物的命运进行高压强的推进,最后形成故事与情感的高潮。

李修文:这个时代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就像刚才龚曙光先生说的,我一直希望我们传统的语汇不是倒退,不是像一座神龛一样把它供奉起来,而是把它激活出来,这种激活的过程很难,我求神拜佛,访僧问道,可能更多是想找一个水落石出的东西,包括我和我描写的东西,后来我就给自己规定了八个字,叫“滴血认亲,破镜重圆”。

关于袈裟

龚曙光:很多年前我去五台山一个小庙,住持40多岁,一身便装,坐定之后他说施主,很对不住,我今天没有穿袈裟。其实,他穿没穿袈裟,我真没有很在意。但他的郑重说明让我感叹,原来袈裟在一个修行人的眼中,是这么郑重与慎重的一件器物。你披了袈裟就要配得上这个袈裟,如果配不上就别披。这恰好印证了刚才修文先生对于袈裟的解释,他作为一个写作者,假如他披上了写作者的袈裟,他就承诺了写作者该要承诺的禁忌,就担当了写作者应该担当的责任。

李修文: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日常生活洪流里面往前行进的人,对自己要有戒律,袈裟便是我的戒律,这个戒律就是写作。

龚曙光与残雪对谈暗影与光亮

暗影与光亮

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残雪(2016年)

中南传媒旗下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残雪新作《黑暗地母的礼物》,还是踽踽独行,没有同伴,却渐趋光亮和温暖,对生命和人类社会的思考愈加持正深刻。

关于共舞

残雪说:我的愿景是,建构每一个自然儿女都能够在其中发挥才能和享受生活的世界观。我的作品只能是超前的。我考虑读者就是关注灵魂生活高层次的读者,我把我的作品看作灵魂行为艺术的展示,我愿意与我的读者共舞。

龚曙光说:残雪作为一个艺术家,是一个精神的独舞者,不需要伴舞,也找不到舞伴,她一个人在精神的舞台上独舞,穿着水晶鞋,一直舞蹈,停不下来。她的小说能剥开人伦道德的楚楚衣冠,抖搂出几乎全部的人性弱点,但如果我们坚持着终于没有被小说中的肮脏和恶臭所窒息,便可以感受到一派朦胧温暖的夏日阳光。

关于关怀

残雪说:我深深为黑暗地母的力量所打动,光亮和暗影其实是一个东西,没有黑暗的大地母亲,精神的太阳就不能单独地发光,由此,我又联想到民族的物质性,我把中华民族看作物质的民族,人民在几千年那种沉默里,其实蕴含了巨大的力量。如何让这种创造性的力量释放出来,是我们艺术家和哲学家的任务。我希望我的创作同哲学探讨的是同一个主题,充满了对人民、对大自然母亲的终极关怀。

龚曙光说:最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艺术和哲学的统一。从哲学、文学、美学的角度来描绘她的这种温暖的回归,就是对人的,最本质的,也是对原生生活的认同和精神的肯定。

龚曙光与阎真对谈知识分子的纠结与孤愤

知识分子的纠结与孤愤

首届路遥文学奖得主阎真 (2015年)

当代知识分子的纠结与孤愤,折射渺小之个体与巨大之结构相遇时的困境与情感,——法律之上良知之下,是道德的荒原,还是精神的净土?人生在世,是沉迷于生活之中,还是超拔于生活之上。当生活裹挟着我们踉跄前行,我们是否牵挂灵魂遗落在何处?

关于纠结

阎真:人赚钱,活着;活着,赚钱,其实也是一种很正常的人生。我呢,教书,活着;活着,教书,这中间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吗?如果没有,那就是自己想得太多了,这么多年来都想得太多了;如果有,那差别又在哪里?这一问让我感到了恐慌和纠结。

纠结是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召唤,一方面有心中的人文理想的牵引,另一方面有现实生活的强烈拉动,怎么处理这种矛盾的价值冲突,知识分子在每个生活细节上都会遭遇纠结。

龚曙光说: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纠结,少数知识分子的心态是孤愤。我的理想绝对不是做一个商人,但我现在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个商人。无法选择自己的行进道路,始终被时代裹挟、被时代冲撞,最终被时代安排到某一个角色上,而这是我们的宿命。

关于坚守

阎真说:我写《活着之上》是想说,活着是我们的生存,它不是我们要反抗的价值,在生存之外,活着之外,还有更高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坚守和追求。即便“纠结与孤愤”成了生活中的常态,但知识分子作为道德较高、有良知的社会中坚力量,在面临价值选择时,应当做到坚守理想、坚守底线。

龚曙光说:其实纠结就是一种平衡,如果不纠结了,平衡就打破了。活着的基本生态就是纠结,活着之上是孤愤,活着之下就是行业价值观的腐败。一部分人在纠结中走向放弃和沉沦,一部分人走向孤愤,在孤愤中走向坚守,孤愤更多地是对行业价值观上的坚守。挣脱纠结,选择一种价值观坚守,这是绝大多数优秀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龚曙光与王跃文对谈文化人的宿命与抗争

文化人的宿命与抗争

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2014年)

现在社会生活中那些靠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读书,从而获得生存基础和谋生能力的人,他们是当代社会最主流、最活跃的主体。文化人的宿命:始终被时代裹挟与冲撞。

关于宿命与抗争

龚曙光说:不管在古代、现代还是当代,文化人与时代关系的缩影,这正是文化人的宿命。

把“宿命”定义为文化人和时代的关系——这一代文化人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期间更多的是时代的摆弄和安排,但同时也要对时代给予的角色进行抗争,这是绝大部分文化人共同面临的处境。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他的时代宿命,也有他的抗争。

王跃文说:“文化人写文化人”并不是一般文化人的写作,而是一种士子写作。商人商人,就是要商量着做人,而龚曙光一直在同这个世界商量,即应该做什么,应该不做什么。而做与不做的标准,就是存乎于心的道。这种商量,也就是文化人的抗争。”

关于立场

龚曙光说:作为一个内容提供商的立场,希望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在儿童教育方面,希望孩子们学好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假如我让他们去玩手游,并由此成瘾,荒废学业、改变人生,这和贩毒有什么区别呢?这和在牛奶里面添加三聚氰胺、在菜肴里使用地沟油又有什么区别呢?

王跃文说:当社会被某些辨识不清的洪流裹挟的时候,当所有人都貌似向前奔跑的时候,我愿意选择慢下来,停下来,甚至往回走,看看那些狂奔的人丢失了什么。

龚曙光与韩少功对谈数字时代的精神重构

数字时代的精神重构

鲁迅文学奖得主韩少功(2013年)

数字化,以快捷的传播手段、爆发式影响力,让文化传统被冲击、被颠覆。

关于想象力的缺失

韩少功说:数字时代里,没有空间与距离的限制,写信的少了,等信的那种焦虑,那种期盼,那种惆怅,接到信以后的喜悦,甚至忍不住泪流满面的场景与心情也就都没有了。正是数字时代的这种生活观念的变化,我们的文学作品丧失了唐诗的意境。

很多年轻人过分依赖互联网,面对海量信息暴饮暴食,淡漠生活中最细节、最本真的喜怒哀乐。话题、知识、判断来自于互联网,而不来自于自己对社会各阶层正面的、贴近肌肤的感受。大量碎片化复制的信息的涌来,我们得到了粗暴的真实,却也失去了想象的能力。

龚曙光说:没有了想象力的世界,即使现实生活再丰富,也一定是一种枯燥的生活。对于互联网,我们不该敌对,要用更理性的心态去对抗互联网上的道德义愤,用直接的生命体验去对抗互联网的生活隔膜,用审美的态度和能力去对抗互联网上海量的“真相”碎片,重建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力和想象力。

作家应该承载这样一个责任,不仅仅是在传统的意义上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表达自己的文化道义,表达自己的社会担当,他还有一个抗拒互联网时代以碎片式真实压抑人类想象力的使命。

关于乡愁的重建

龚曙光说:春运表达的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乡土眷恋,可能因为现代化进程使我们离乡土越来越远,离传统习俗越来越远。所以看《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现的传统小吃,最感兴趣的不是我们,而是80后、90后。社会就是这样,缺什么,补什么。乡村从地域来讲,乡土从性质上来讲,乡愿从情感上来讲,对于80后或90后来说,都是稀缺的东西。

韩少功说:如何重建中国的乡村、乡土和乡愿,这是中国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将中国的道德秩序深入到每一个村落、每一片乡土,并由此构建一个完整社会,一个秩序社会,一个均衡社会。这个问题建设好了,就可以把我们的身体安顿好,进而把心灵安顿好。

龚曙光与余秋雨对谈文化传播者的当代使命

文明传播者的当代使命

文化史学者、教育家、散文作家余秋雨 (2012年)

现代的传播机器从理念上来说可能是尊重文明、保护文明。传媒是一个活体性精神的积淀,出版是固定性的一个精神积淀,一个是流动性的,一个是固定性的,两个加在一起,塑造了一代人的精神走向。

关于选择

龚曙光说:我觉得你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并承担着孤独,因为我一直把“文化苦旅”这个词记得很深刻,你的《文化苦旅》表达了所有伟大文明,一路走来的风雨飘摇、举步维艰。同时我也觉得,当你在这些世界的文明碎片间游走时,就是一个行吟诗人,流浪歌者,你或许在自言自语,或许纵情放歌,是不是有人在听,你不能把握,但你所希望的是“这个声音我发出来了”,这个历程应该也是一个苦旅。

余秋雨说:你在选择的时候很孤独,但是你在选择了坚持之后或许比原来想像的孤独还要孤独。这不是对民众的包括。我的选择其实是在做减法,不是作加法。很多学生也说,余老师我想重新选择我的人生,但他们都是做加法,拿个篮子什么都要,什么都要的选择其实不是我所讲的选择。

关于文明

余秋雨说:我时常在考虑,我们在文化的传播上,为什么不能多传播一些中华文化和平、善良、温暖的范本。我在农村长大,那里“阴谋”学说很少,以前中国农村文盲率在90%以上,他们不可能读很多书,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阴谋?有些农民是有点吝啬、小气,但总的说来,他们不太搞阴谋,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很直接。经历过汶川地震后就知道,个人是无法抵挡那么大的灾难的,正因为我们有守望相助的本性,才战胜了一切苦难,中华文明成为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和灭亡的文明。

龚曙光说:余先生从一个学者、作家的立场,诠释了一个文明传播者的历史使命。“选择”“碎片”“文化道义”三个关键词让我印象深刻,他告诉我们,今天的时代是欲望蓬勃的时代,坚守底线,在世界文明的碎片中努力拼接文明版图,在文化传承中坚持文化道义。

龚曙光与张炜对谈文化人的精气神

文化人的精气神

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2011年)

90年代起,经济飞速发展,包括文学、哲学、美学在内的行业出现浮躁、紊乱、急就、慌促的状态,作品数量剧增,花样翻新,作品品质却在下降。这25年里,飞速的时代撞击着膨胀的人欲,迟疑的灵魂打量着眩晕的世界。

关于恍惚

龚曙光:经济急剧地推动社会转型,给了文学一种宽容态度和多向度的需求,却也让作家裹挟其中。作家突然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几乎没有时间来积淀全新的生活,对社会进步发生了疑惑。生存和诱惑使大多数作家失去底气,让他们沉不住气沉不下心。

张炜:文学写作是极其复杂的心灵活动,它整个反刍和转化的过程需要很漫长。它不像我们在院里养鸡,给它好多虫子吃,第二天就能收获更多更好的蛋。在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作家还处于一种恍惚,不能立足,不能稳固个人立场的时候,就像要往外面投掷一样,肯定推不远也推不高,这个时候就暂时处于这种恍惚的、紊乱的文学时期。但我们相信这一代人的生活一定会沉淀下去,一定会转化为重要的营养,转化成作品,这当然要有一个过程。

关于人心

龚曙光说:简单地把经济和文学归纳为解决身体和灵魂存在,经济发展后人们对经济关注的兴奋超过对于灵魂关注的兴奋,不再简单聚焦文学。是不是20年来的经济发展使物质和精神平衡,让文学回到了它自己的位置。

张炜说:担心的是等商业主义越来越深入时,作家顺应的只剩下物质主义潮流,并且越走越远。而这必然会损害文学品质,影响作家精神层面的顽强攀登、挖掘、表现和表达。

“人还是要有一股精气神,文学更是如此。”一种慌留在心里,当然影响思想的进行。只有巨大的思想力,巨大的思想穿透力,才能越过这片怀疑的迷雾,继续往前追索。之前所有这些恍惚、徘徊,文学出现的疲惫现象,让人非常失望的东西,都是进步的一个过程。一定会结出果子来。

龚曙光:这22年的变化真的太大了,整个世界的变化太大了,这要逼着作者不停地修改。作者没法掩盖那些自责、忏悔、否定――类似的一些意味,恰好构成了《你在高原》这本书的繁复之美。它内部的繁复和外在的巨大体量,正是追求的一个美学方向。

龚曙光与沈虎雏、卓雅对谈湘西世界

湘西世界

沈从文次子沈虎雏、著名女摄影家卓雅 (2010年)

一部小说,飞出了一个湘西世界。因为沈从文,我们知道了凤凰,知道了翠翠和傩送。如今,大师已矣,我们将如何追寻这位文坛巨子笔下的湘西世界。

关于依恋

龚曙光说:其实不适合在这样喧嚣的、商业的环境中来谈沈老,因为在读者心目中,沈老永远是静静的一片水、一片山、一片云。我总觉得沈先生越是走向湘西、越是走向世界,就像一个大姑娘出嫁一样,一步三回头、一步三哭泣,好像永远不想嫁出去,当他真正嫁给外面陌生的世界的时候,他突然觉得家里是最好的。在他的作品当中,一直充满着一种对外面世界的惶惑和恐惧,一直充满着对故乡的依恋。这样一种心理原因,使沈先生笔下这样一种湘西风光越来越美。

卓雅说:湘西我是一遍遍走近它,也是一遍遍熟悉它,也是一步步理解它。湘西那个地方我确实从心里面来说,它就是我的故乡。我觉得我一到湘西去,我整个人好像就活过来了。读沈从文的书,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新的震撼。就好像看到了一幅幅画面,一排人在拉纤。后来新时代的变化,特别是修了很多水电站,看到它的水文化一点一点消亡,一下子就减了很多,很多磨坊都看不到了。我有幸看到那些东西,感受到时代的变化,觉得有责任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关于生命与艺术

沈虎雉说:父亲除了湘西情结以外,对美术、对音乐一生都有情结。他曾说小时候认识自己的生命是靠音乐,认识其他的生命是靠美术,他所说的美术并不是美术作品。要表现一种美,表现一种抽象的美,文字不如绘画,绘画不如数学,数学又不如音乐。首先他讲到,他自己今天正好是最差的表现法,所以尽量用他自己的文字尽量再现他做不到的东西,自然和文字的美,来描述它。

龚曙光说:我曾经有幸见过沈老先生,那时他已80多岁,他和他定格的照片一样,是一种慈祥、宽厚,让你觉得没有一丝芥蒂,纯洁得就像一个处子。我觉得这两句话是真正概括了沈先生做人的精神真谛。

龚曙光与王立群、刘九如对谈让工作狂和过劳死永远成为过去

让工作狂和过劳死永远成为过去

百家讲坛《史记》开讲人、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 、计算机世界集团总裁、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十大人物之一的刘九如(2008年)

当今社会,在快节奏压力下生活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但以时间和健康作为代价获取的生活,往往得不偿失。《每周工作4小时》这本书提出的史上最为前卫的工作观念,在快节奏压力下生活的人群中掀起了巨浪。

关于效率

龚曙光说:我非常羡慕这种人,如果一个人每周工作4小时还能够生活得很好的话,那我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世界上居然还有另外一种人在思考着另外一种活法,还有另外一种人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活法。我们为什么而活?为谁而活?我们今天的劳动能为未来带来什么?思路决定活路,想法决定活法。对于一本关于全面开启智慧与思想的书,对于中国人改变生活方式、理想、情趣、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王立群说:每周工作4小时,就意味着在每个小时当中效率是非常之高,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和创造最多的价值,需要智慧来提高效率。从人类意义来讲,每周工作4小时,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非常带有哲理性的生命本体的问题。人是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作为生命的本体来说,人活着不仅是要工作、要创造、要劳动、要付出、要有责任感;同时还意味着你这个人生要有幸福。不能完全被过程所淹没,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在这些方面给了我一些比较大的启示。

“学会说不”

龚曙光说:中华民族是提倡勤劳勤俭的国家,我们一直把勤劳作为一个员工是否优秀、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主要考核指标。我不一定能够真正每周只工作4小时,但是它会让我永远向往着每周工作4小时。于是我的生活就有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逐渐让我的工作效率提高,让我的生活质量提高,让我明白工作是为了什么。

刘九如说:三年前,我每周工作60至70个小时,当时自己充满激情地努力工作,干了1年以后,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朋友全都疏远了,因为没时间与他们见面了。这本书我看完后很有感触,要做到每周工作4小时,首先要学会拒绝,学会说不。我会跟员工讲这个理念,因为这个理念告诉了你很多提高效率的好的创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写作技巧 镜子作文 幸福600字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 植物作文怎么写 坚持作文素材 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春日作文 雪人作文 作文句子摘抄 关于自己的作文 温度 作文 趣作文 习俗的作文 生活作文400字 防火作文 成长经历作文 作文掌声 结婚作文 暗恋作文 一年级作文怎么写 好的作文结尾 爱的作文600字 我就是我的作文 拼搏的作文 作文大扫除 写一封信作文 三亚作文 草莓的作文 三年级植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