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世人缘何心茫然 舍大道而取小径也

2021-01-05 21:50:02
相关推荐

迷茫的我们

这是一个迷茫的时代。人们似乎每天都在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然而只要一停下来,内心就是茫然若失的,我们以外在的忙碌填补和掩盖着内心的空虚。现代人并不缺乏知识、技能、才华与勤奋,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使得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具备高效学习的条件。小孩子从胎儿时就开始倾全家之力给予各式各样的教育,一到周末比平时还忙,在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之间奔忙着,全家人都跟着忙得团团转,竞争激烈到恨不得门门满分,个个神童。大人呢,在这个追求短平快的世界里,似乎必须一直劳碌不休才能容身立命、才能稍感安心,那种让人不得喘息的分秒必争,那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其实远远超出了生活本身所需要的程度,可还在水涨船高地不断攀升。

我们在物质、才能、效率上不断地达到更高、更快、更强,为什么却没有感到比古人更加安逸、自在,反而常常心不安定、怅然若失?今天,一个才华洋溢、前途无量的名校高材生会因为一件极不起眼的小事而自杀,一个事业处在巅峰、鲜花掌声围绕的耀眼明星会空虚迷茫到吸毒、患上抑郁症乃至自杀。难道我们这样地忙碌、奋斗,不是为了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吗?可结果又如何呢?很多人说是因为我们忙于前行,忘记了初心,可我说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找到初心。

一、学贵专精正

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在《送宗伯乔白岩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礼部尚书乔白岩先生将往南都任职,临行前拜访阳明先生,跟他论学。

阳明先生说:“学贵专。”

乔先生说:“对。我少年时喜欢下棋,于是废寝忘食,眼睛不看别的,耳朵不听别的,由此在一年内压倒全城的人,三年内国内没有可以和我对抗的,学果真是贵专的啊!”

阳明先生说:“学贵精。”

乔先生说:“对。我长大后喜欢词章,于是字字推敲,句句搜求,研究各种史传,考核诸子百家,由此而始则追踪于唐宋,终又深入于汉魏,学果真贵精的啊!”

阳明先生说:“学贵正。”

乔先生说:“对。我中年时喜欢圣贤之道,对于从前喜好下棋我后悔了,对于专研词章我惭愧了,却感到没有地方安放自己的心了,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阳明先生说:“学下棋也叫做学,学词章也叫做学,学道也叫做学,然而三件事所导向的终点,差异却很大。道就像大路,此外便是荆棘丛生的小路,就难以到达目的地了。所以专于道才算得了专,精于道才算得了精,只是专于下棋而不专于道,这种专便成为沉湎;精于词章而不精于道,这种精便成为癖好。讲到道可是又广又大,词章和技能虽也从道中来,但若只以词章和技能卖弄,离开道就远了。所以非专便不能精,非精便不能明,非明便不能诚,所以《尚书·大禹谟》说“唯精唯一”。精,精粹的意思;专,专一的意思。精则明,明则诚,所以明是精的体现,诚是一的基础。一,是天下最大的本源;精,是天下最大的功用。连天地万物生成发育的大道都明白了,何况是词章技能那些无关轻重的东西呢?”

阳明论学

乔白岩是当时有名的才子,“晋中三杰”之一,无论是学下棋,还是学词章,他都能心无旁骛,深入其中,出类拔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饱学之士,在中年时仍然感到“无处容心”,在学到圣贤之道后,对于从前在下棋、词章等旁门左道上专研感到后悔和惭愧,好像专精正都做到了的他内心却很迷茫,为什么?阳明先生短短的一段分析蕴涵着极其深刻的道理。

专于道才是真正的专,精于道才是真正的精。不专精于道的专精只能成为沉湎和癖好。我们今天都以广博的知识、一技之长、才华特长为最宝贵的东西,然而阳明先生却说这都是荆棘丛生的小路,难以到达目的地。只有道才是大路。由大路可通小路,反过来则不行。道宽广博大,词章等技能都从其中来,可如果只满足于技能技巧,离道就远了。而如果能掌握道,就是掌握住了天下最大的本原,词章等那些无关轻重的东西自然不足为虑。

二、道是根本,是出发点与归宿

阳明先生不是让我们放弃各个领域的技巧,而是强调一个出发点和归宿,那就是道,道立起来了,术因道而立。失去了道,人生就失去了根本。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真理、规律、规则。道即是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宇宙万物的规律,属于天道;人的问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属于人道。古来圣贤也有称之为“理”的,都是指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包括人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道的特征是不变,永远不变的才叫道。无论事物的表象如何千变万化,真理是不变的。

从古至今,无数先贤致力于追求道。从远古时期,人们就观测星象、自然,试图从中找出天道,到孔孟时期以伦理道德规范立人道,汉儒则主张以天理定人道,到宋明时期的理学主张人伦亦是天理,再到明朝王阳明创立的心学则主张心即理。

老子很早就提出“以道御术”,以道义来承载智术,并提出“道、法、术、器”四个层次。“道”是天道,是根本的、终极的真理;“法”是较为具体的规则、法则,应该怎么遵循“天道”去做;“术”是指技术层面上的操作方法;“器”是指有形的物质或工具。四者结合, “法”要基于“道”,“术”要符合“法”,再加上适宜的工具,四者兼备,则可善其事。道好比树根,是源头;法好比树干,是展现在人们面前最雄壮有力的部分;术与器则好比枝叶,繁荣茂盛,看上去最为华丽耀眼。

所以,人们往往不容易忽视术,而道由于像树根一样深埋地下,不容易察觉,往往为人所忽视。然而,悟道远重于炼术,没有道,就如同水没有了源头。总是沉湎在“法、术、器”里面找出路的话,就如同行路的人一直在崎岖的小路上走,看不到大路,更看不到方向与目的地;又像爬山总是在山脚、山腰打转一样,看不到整座山,更不可能到达山巅了。

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艺是游憩其中的境,而道是根本的统摄。有了道的统御,对于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则可以优游其中,如同鱼儿自在游于水中一般。否则,艺掌握得再熟练精湛,也是没有方向的游,属于盲修瞎练。

道是根本

古来圣贤无不将追寻道、掌握道作为人生第一要务。王阳明在他12岁时就说出“人生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宋朝大儒张载则提出有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永久太平之基业。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像圣贤那样大有作为,但道是根本,却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普遍原则。

我们之所以常常心茫茫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学而不为道,心中没根,自然会茫茫然无所适从。我们盲然地去外面寻找很多新知识,学习很多新技能,让自己显得聪敏博学、才华横溢,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必要,用在何处,也许这么做仅仅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缺失。

可能是由于术的东西比较外显,容易为大众所瞩目,也容易在短期内见到成效,故而为人所重视;而道的东西则比较抽象,一般人觉得太飘渺了,无形无相的,即使去学,也不可能马上见到效果,所以往往忽视之。然而这样的学法不仅很卖力气、很苦,而且难有长进,你时不时地会在心中疑惑:“我这样是为了什么?”,时不时会觉得不想干、没意思,或者勉强为之,这样便无法把全部精神放在上面,无法深入其中,没有发自内心的动力与坚持的热情,更不可能放在心上好好揣摩,怎么可能做到真正的专精呢?所以我现代人的学问往往是表面功夫多,真知酌见少。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心应该安放在哪里,我们的热情与潜能应该涌动在哪里,梁漱溟先生曾说:年轻人的焦虑,在于把欲望当做志气。不知道真正的志气是什么,时不时地、间歇性地感到怅然若失,人也没有真正的精气神可以立起来。从古至今多少大德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不正是源于内心坚定的志向吗?如果不知道内心坚守的是什么,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即所谓的初心是什么,谈何坚守?

三、自上而下 or 自下而上

基于道而学习术,是自上而下,事半功倍。依于术而求于道,是自下而上,事倍功半。

道是不变的,大道至简,万变不离其宗;而法、术、器则是因时、因地、因事而变的,缤纷万象,变化万千。掌握住道,掌握住根本性、原则性的东西,各个具体事物的规律就显而易见;而如果着眼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不但繁琐负累,还极易被复杂的表象所蒙蔽,看不清背后根本性的规律、真理。

这让我想起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求“理”路径上的差异。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陆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格即穷,穷究、推究,物即理,宇宙万物的真理,格物即穷究事物之理,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豁然贯通,体悟天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因此不必一件一件地去考察事物,去除此心之蔽,就可以通达理。

心学与理学的求学路径

两者虽都有其可取之处,但理学家往往是在具体的学问上做得非常精深细致,可要想达到真正的“致知”则不容易,就像王阳明原先也是理学的忠实信徒,曾经与同学七天七夜在竹林中“格竹”,直格到吐血,落下了严重的肺病,却一无所获。这类似于一种归纳法,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穷尽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即便是尽其一生,甚至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掌握了很多领域的规律,能否贯通却是个大问题,也许如理学所主张的,格的事物多了,能使心豁然;但也许面对纷繁多变的事物,会更茫然。所费力气极大,不但要广泛阅读古今先贤著作,还要考察外部事物,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用力甚久;然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事理无穷无尽,极难到达目的地。

而心学则先找到了道,找到了理,心即理,一切即刻豁然起来,学问便成为易简功夫,从本心上着力,不必读完所有经典,也不必忙于考察外部事物,只在修养此心上下功夫,心如明镜,事物来时自然能照。所以我们看王阳明,他做事情既轻松简单,效果还特别殊胜。练习书法,几个月就突飞猛进,如同神授;做地方官,一年内就把一个盗匪不断、诉讼成风的县治理得井井有条、囹圄日清;带兵打仗,不用去前线,一边讲学一边运筹帷幄,谈笑间就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其实他一生的重点都在研究和传播心学上,而在这个过程中十分轻松自然地就办成了很多大事,建功立业不在话下,可谓举泰山若茶几。

阳明先生曾经为了教育他的一个学生,给了他一幅撕成碎片的地图,让他拼起来,而地图上所画的是一个他从未到过的偏僻山区,这位学生傻眼了,努力了很久都拼不起来,后来阳明先生让他的一个门仆去拼,结果这个门人很快就拼好了,这位学生非常震惊,怎么我这么个有学问的人拼不了,一个门仆这么快就解决了?此时门仆揭开了谜底,原来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物的画像。

这个故事固然说明了解决问题要有不同的思路,但今天我想说的是另一方面:如果用正面的地图来比喻那些纷繁复杂的各类事物,用背面的人物画像来比喻背后那个大道至简的道,就可知陷于具体的学问技能里,往往出不来,而如果找到背后那个根本性的东西,一切就清晰可见了。自下而上地学,随便哪一个领域一头扎进去,一辈子都很难出来,还容易被具体的现象蒙蔽,看不到背后那个根本性、规律性的东西。而自上而下地学,有一个道的统领,便有一个总纲,哪个知识有必要才去追寻,既不会毫无目的地进入不必要的领域,对于所学的领域还能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不忘初心,首先要明了初心,确立初心。找到道,便找到了人生的根本,一切的学问、做事都有了出发点和归宿,有了价值和意义,心不再茫茫然,相反有着由衷的热情与力量去追寻心中真正、不变的志向。有了道的统摄,为学可以自上而下,轻松达到不一般的效果。这样的人生,你值得拥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春节作文的结尾 自信作文600字 春节作文500 作文封面 春作文 作文700字 作文爱 爱作文 作文的英语 坚持的力量作文600字 作文稿纸模板a4打印 开心的一天作文300字 我的寒假计划英语作文 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 假期生活作文600字 有什么真好作文 元宵节习俗作文 英语作文100字左右 跨越作文600字 写物作文400字 寒假作文600字 大年初一的作文 我的乐园400字作文 写烟花的作文 叙事作文500字 放假了作文 扫地作文 300字作文三年级 环保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