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策划教学设计意图范文

2021-04-10 01:50:02
相关推荐

策划教学设计意图范文

策划教学设计意图

《孙权劝学》是六年级上半学期“读书有味”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资治通鉴》,是作者司马光依据《三国志 吕蒙传》中的资料改写的,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孙权劝学的故事,文章情节简单,文字简洁,内涵丰富。其中人物对话描写非常精彩,尤其是语气词的使用耐人寻味,在极其简洁的对话中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文章围绕“孙权劝学”展开情节,剪裁精当,很好地展现了孙权这样一个对下属寄予厚望,又充满智慧和仁爱的君主形象。这正是《资治通鉴》作为一部供帝王阅览的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宗旨的体现。

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借助字典可以读懂浅显的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情节并不难,他们在预习中甚至觉得这篇文章太简单没什么好学的。其实不然,简洁的文字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如用“论议”而不是“议论”,如“见往事”等。因此如何带领学生从简洁的文字中读出丰富的内涵,从简单对话中读出精彩的人物形象,从剪裁有致的故事中读出作者蕴含的写作意图,读到那个时代的君臣之情、朋友之谊,就成为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品读人物语言,理解“劝学”成功的原因,并在此过程中感知人物形象。其中,品读文字,尤其是人物的语言自然是重点,而分析劝学成功的原因则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身处地,故而成为难点。

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这些疑难之处简单地通过讲解灌输给学生,那样只是交给了学生一些碎片化的知识,更重要地是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由此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我扣住“劝”字,从劝的对象、劝的目的、劝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劝的效果等方面,让学生感受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其中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人物语言,主要运用朗读和比较的方式,音声求气,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说话者的语气,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比较中体会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从而体会劝说方式的不同所展现人物不同的心理。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文来初中 缪 娴

教学目标:

品读人物语言,理解“劝学”成功的原因,并在此过程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品读人物语言,理解“劝学”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在“劝学”过程的品读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有人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中的这则故事,作者司马光。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请同学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 文章讲述了一个劝学的故事,谁劝谁?各自的身份是什么?

3. 劝学的目的是什么?

三. 深入品读,劝学过程

1. 请同学们自读第一段,思考孙权说了哪些话来劝吕蒙学习?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2. 这些话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说的呢?

3. 从孙权劝说吕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启示?

四. 再次研读,劝学成效

1. 文章的第二段的文字并没有提到孙权,这部分内容与孙权劝学有什么关系呢?

五. 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背诵全文,注意不同人物的身份及说话的语气;

2. 现在有一位五年级的同学非常不重视文言文的学习,认为那是古人的东西,今人学来没有什么用。请你用今天所学,给他写几句话劝他认真学习

教后反思:

基于学情的有效生成

生成是指自然产生,在这里应当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想法。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效生成呢?

一.有效生成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情。

关注学情并依据学生的学情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最主要的问题即是只关注文章所叙述的事件,而读不出事件背后的内涵。从这一基本的学情出发,通过朗读让学生总体上把握了文意。以“劝”字为抓手,带领学生梳理了孙权劝学的过程,从而理解了孙权劝学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以及劝学的成效,并从中获得启示。学生在总结学习收获时总结了两点:劝说的时候要关注劝说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劝说;劝说时的语气要委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较好地领会了孙权劝学的妙处。并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感知到了孙权这样一个关爱下属,对下属包含期待的君王形象。从对故事的叙述的文字中读出了背后丰富的内涵,基本达到了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生成需要教师的用心倾听

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很多生成。学生的回答就是一种丰富的生成资源,但是否有效,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用心倾听,并抓住其中的问题进行教学,有时便能产生新的思维的火花。如在讲到学习成效时,学生说从鲁肃的反应中可以见出吕蒙的变化之大。学生说吕蒙的知识更丰富了。学生的这一回答正反应出他对文本内容的不理解,他误将“才略”和“学识”等同起来,这个错误恰恰触及到文本的核心。教师便抓住这一生成进行发问,那么改为“卿今者学识”可不可以呢?学生马上反应过来,并进行了分析,从而理解了吕蒙的变化,再次呼应了劝学的目的,“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是为了皓首穷经地做学问,而是为了借鉴之后学以致用。

三.有效生成需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这也是本次教学过程中的缺憾。比如学生在翻译中“蒙乃始就学”中的“乃”出现了“于是”和“才”两种解释,到底是哪一个解释才对呢?我建议大家查字典,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并没有让学生在查阅的基础上进行辨析,这里对学生的生成资源没有进行有效地处理。如何在给予学生充分空间的同时兼顾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课后师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课堂内容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放弃不是减少,反而可以让中心更突出,内容更充实。

以上是我自己的教学反思,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下语文作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躲猫猫作文 一年级作文50字 摘抄作文300字 写亲人的作文 天坛作文 小升初作文题目 作文可爱的小狗 人生的意义作文 留守儿童作文 游什么什么作文 太阳花作文 作文味道600字 家庭作文600字 写外婆的作文 作文素材积累摘抄 拔牙作文 我和书作文 作文八百字高中作文 写人300字作文 六年级300字作文 追梦人作文 林黛玉作文 开学作文600字 冲浪作文 英语作文七上 作文我的家乡300字 江苏省作文 梦想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