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2021-04-16 02:05:03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专科院校专升本的必考科目,它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本文作者在高等职业院校从事《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工作多年,通过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对象、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对“计算机文化”作出了新的定义,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进一步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高职院校 计算机文化 教学现状 对策

1 引言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积极配合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从社会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通过把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培养学生,使之成为有别于研究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内在素质,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学校作为高职院校,始终把这一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也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深入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面临的新情况,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内容重新认识与安排。我们在高职院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对计算机教育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本文在对本校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改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 教学现状分析

本次共调查了我校非计算机专业382名高职学生,其中物流专业98人,旅游管理专业74人,应用英语专业59人,工程造价专业71人,市场营销专业80人。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效果等方面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1)学生对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对实践课感到盲目。我们现在的讲授模式,采取了理论课与实践课1:1的授课,但是调查发现:只有36%的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非常满意,理论课能认真听讲,实践课认真练习。有26%的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一般,认为理论课学到的东西到实践课时能会用一部分,还有38%的学生对本课程不满意,认为理论课是在浪费时间,而上机课时又感到盲目,不知该干什么,这部分学生需加以引导,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明确他们的学习目的。

(2)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意见较多。47%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专业联系得不太多,实用性还不够强。68%的学生希望进一步学习“网页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比较实用的计算机软件。本课程内容应用较广,但课本理论知识太多。超过70%的学生认为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这些章节的知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会有帮助,以上四种软件的操作应该作为各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而其他章节的知识,如硬件基础,网络基础等理论知识太多,不易掌握,实用性也不强。这说明教材和教学内容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掌握基本操作”,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

(3)网络已深入并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半数以上学生课后使用计算机主要是为了上网查资料、看新闻、聊天、看电影。这表明网络已进人了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不仅仅作为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课余时间提高计算机技能的兴趣并不大。因为学生的空闲时间有限,而上网、聊天、看电影等活动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闲时间。但计算机二级考试的专业性太强,想通过并拿到计算机二级等级证书并不容易,这说明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需要有更合理更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

(4)等级考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

(5)计算机教师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计算机技术更新可谓是日新月异,调查发现,68%的学生认为老师能够结合新的计算机技术来授课,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很满意,还有32%的学生不太满意,认为老师了解的新技术不多,教授内容只局限于教材知识。这说明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向双师型人才的标准靠拢。

3 对策

计算机文化,其内函为“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计算机文化”之所以称为文化,说明计算机自问世以来已紧密地与社会生活、人类行为结合起来了。所以,计算机教育就是文化教育,我们应高度重视计算机文化教育。计算机文化内容丰富、复杂,但目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多以办公自动化为基础,对网络、信息、多媒体的内容涉及的不多,内容有的,也是偏重于理论,实践内容偏少。特别是对目前计算机“软件文化”几乎没有涉及。因此我们认为计算机文化应该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软件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等于一体的多种计算机内容的”一种计算机文化。针对以上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现在所承担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任务,应本着为社会提供适应性较强高级人才为目标,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性质、将来工作的需要,实事求是地做出规划,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能承担起各领域中不同层次对计算机要求。

(1)改变授课模式,利用多媒体实验室(计算机、投影、语音为一体)进行授课。针对学生对计算机理论课兴趣不高,而实践课又无从下手的情况,我们可以考虑,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的授课方式,而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重在实践”的“讲学做一体化”授课模式。因此各院校应尽可能多的提供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教室)进行授课。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教室)授课能使教师上课内容更注重实际应用,而且,边讲解,边操作,学生可以在机器上跟着操作练习,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这样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界限,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对“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比较欢迎。

(2)进行教材改革,开设培训课。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意见较大,我们可以采取对教材进行改革、开设实用软件培训课的方法来弥补现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1)对教材进行改革:选用或者编写高质量的适应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教材。本课程的相关教材有很多,但其中面向高职学生的比较少,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比较难把握,理论与实践的比例难控制,新技术新发展难以体现。学生现在使用的教材重理论,轻实践,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我们可以积极利用计算机学院的本专业计算机教师资源来着手改革教材,建设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突出计算机新技术,新发展的教材,建设好本课程的教材,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各个专业,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的软件不断出现,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要求和不同专业将来对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调整授课内容,我们可以在除了现在开设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之外,再开设一些实用软件培训课,如:网页设计、动画制作、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课程的培训,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不同方面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实用软件学习。例如物流专业的同学可以选修网页设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数据库技术等。这样,可以使计算机更好的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服务,而且,每期培训都可以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利用网上课堂。计算机教育就是文化教育,我们应高度重视计算机文化教育。计算机文化已深远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计算机的普及,也让计算机网络已进人了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可以积极利用这个网络平台,搭建一个立体化的课程体系。经本次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网络上的信息有助于学习,85%的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教案有助于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结合各学院自身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资源和网上课堂,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提供帮助。

在我们学院的网上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进行作业布置与提交、实验安排与提交、学习讨论等功能,使学生能在网络上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资源,并方便与教师进行交流。并且,还可以建设网上习题库,让学生通过习题库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4)采取新的评价机制。计算机等级考试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不一定要通过等级考试来体现。有的学院现在采取的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我们可以采取新的评价机制,将学生总评成绩可划分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践成绩。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认为应扩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其主要评分依据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理论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出勤率情况等。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期末突击学习现象的发生,尽可能减少学生应试现象。平时成绩当中,以上机作业为主要考查部分,这样能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运用能力,比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些理论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出要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师资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教师队伍应定期“走出去”,了解市场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教师应定期接受在职培训,提升自身素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高校或学科组织的学术研讨会,加强学术交流,开阔视野,增强学科意识;教师之间也应加强交流,以相互学习。教师队伍在人员组成上不但应该有专门从事《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教师,还应该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其他从企业中聘请的有经验的计算机的一些专业人才。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有人说过这样一个比喻,说:“计算机和英语是现代社会人类的两条腿”。没有腿,人们将寸步难行,可见计算机在现代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而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希望此分析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意见》2005.

[2] 赵海燕.关于非零起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探讨《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目亲情 暗恋的作文 这一天作文 作文 我的名字 小学的老师作文 秋天的作文怎么写 小松鼠作文 我和爸爸作文 春天300字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 母亲600字作文 感动600字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 写感动的作文 感动中国作文 见闻的作文 与众不同作文 三年级上作文 变化作文素材 善意作文 春天里的作文 关于爱国作文 作文学习 泰山的作文 青春期作文 家乡的特产作文 小狗作文300字 重拾 作文 梦想作文500 写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