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践教育论文

2021-04-18 00:05:02
相关推荐

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践教育论文

大学计算机教学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二是与专业结合的专业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计算机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本科;计算机;教学实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践,高校逐步将计算机课程作为必修的基础课开设。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1997]155号文件中,要求大学的计算机教育不断线,教育部在文件中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对促进和规范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新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

1、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之一。计算机技术与学科和专业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培养和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专业教育中普遍关注的问题。

2、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在教学理念上进行重大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包括终生学习和提高的能力。

3、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逐渐步入正轨,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新的起点

原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以计算机概论、office操作、网络基础知识及使用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大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提升,以体现大学课程的特色。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客观上使同一学校学生基础差异变大

一方面,许多有条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力度较大,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时已初步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少数学生操作相当熟练;另一方面,不少农村、山区的学校缺乏计算机、师资,这些学生进入大学才首次接触电脑。面对水平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采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

5、自2000年以来,应用型本科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使本科教育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要目标,与传统本科相比更加

突出应用性,故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课程设置

大学计算机教学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二是与专业结合的专业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考虑: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大学新生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差别很大,我们在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操作实践”选修课程,该课程采用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和上机实践等形式,提高计算机操作和office软件的使用能力;而对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采用分项目组等形式,完成大型作业,系统地提高办公软件的应用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高中后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2、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面向全校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在该课程中,着重讨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组成与工作原理,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等,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熟悉重要领域的典型案例和应用,理解系统开发所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概念和过程,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计算机素养。

3、按专业分类规划与实施,充分考虑专业特色和要求

在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类型方面,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差异很大,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如信息类专业,对编程能力要求比较高,开设C程序设计课程,强调算法分析与应用;在机电类专业,开设VB程序设计,介绍界面设计方法以及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对经管类专业,强调对信息管理和加工处理能力,开设数据库应用课程;而对于像广电、广告、艺术设计等专业,设置网页设计、动漫等课程。

4、把计算机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统筹考虑

除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教学以外,专业课中的计算机教学则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在抓好计算机基础的同时,关注专业课中的计算机教学,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框架下,分析各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设置合适的计算机课程。同时,各专业还开设了内容丰富的各类选修课程,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三、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信息素养与能力被认为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和素质。在教学内容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都与信息有关,如网络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模式上,大力开展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教学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课件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依托网络,我们建立了计算机基础网上教学园地。网上教学园地主要由课程学习和讨论、交流两大块组成。在课程学习部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浏览下载等,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讨论、交流部分,以论坛的形式,利用网络及时答疑解惑,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网上教学园地的建设,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作为反馈关于教学效果、质量方面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网上教学园地的建设,为因材施教、激励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由于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与实践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适当地考虑多样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主安排学习进程。网上教学园地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深度和广度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提高独立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通过网络化辅助教学平台,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将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措施,以凸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各个主题,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进行综合训练,将一个大作业分配给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要求他们分工协作,既要相互独立,又要彼此协调,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完成整个作业。通过协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锻炼表达、沟通、交流及组织等与人相处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探索实验CAI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以程序设计教学为重点,设计开发了一套实验CAI系统。程序设计实验CAI系统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总结多年程序设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自身特点,对程序设计实验进行整合。本系统在主控模块下设计了实验项目、测验、题库设置、作业管理等主要功能。实验项目部分按章节设计了一些典型案例,学生在完成每一个案例实验时,系统不仅提供了明确的学习任务,而且提供十分详尽的在线“帮助”,包括算法分析、程序参考、运行情况等信息;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通过作业管理模块上传作业提交给老师,教师则通过该功能完成对学生作业的管理,同时也可以将批改后的作业上传到学生作业文件夹,以便让学生阅读,实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网上指导。使用该系统上机实验,学生上机实验目的性强,实验效果得到大的改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上学生单向接受、被动学习的状态,以学生学习、强化个体实践、信息交流等为中心,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形式,如专题讲座、课题组研讨、项目实践等,提倡和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互动型模式。

3、大力推进教材建设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的定位,大学计算机教材建设应面向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树立以应用为导向、追求实践技能的教材建设思路。在实践中,注重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为课程配套电子教案、学习指导、实验教材等。

4、改革考核方式

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多是基于标准化试题的,这样的考试不利于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根“指挥棒”,要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切实把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离不开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建立新型的成绩评价和考核体系。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将写调查报告、大型作业、项目设计等作为考核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并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我们在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中,主要考核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水平,采用笔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笔试以程序阅读、程序填空和程序设计为主要题型,侧重于考核学生程序设计和语言运用的能力,不再拘泥于语法细节;强调上机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考核采用上机考试和平时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将日常教学与考核联系,引导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和训练。

总结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规律性和经验,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科学设置计算机课程并开展教学,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J]. 中国大学教学. 2005,(5):11-18.

[2]夏建国.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 (7).

[3]龚沛曾,杨志强,陆慰民,许兰兰.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 2004,(9):10-12.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写作技巧 镜子作文 幸福600字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 植物作文怎么写 坚持作文素材 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春日作文 雪人作文 作文句子摘抄 关于自己的作文 温度 作文 趣作文 习俗的作文 生活作文400字 防火作文 成长经历作文 作文掌声 结婚作文 暗恋作文 一年级作文怎么写 好的作文结尾 爱的作文600字 我就是我的作文 拼搏的作文 作文大扫除 写一封信作文 三亚作文 草莓的作文 三年级植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