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初中七年级教学设计:血流的管道──血管

2021-07-14 10:45:01
相关推荐

初中七年级教学设计:血流的管道──血管

新教材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力争摒弃旧有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尽量多地考虑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和贯彻,特别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下面就我在上的区级研究课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

有效且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本节课我采用的导入方法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首先复习上一节学习的血液成分,由此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运输的?然后让学生通过录像进行学习。血液录像的选择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是血液从人体的心脏流出到全身,之后是血液在较粗大的血管内流动,然后血管逐渐变细,最后是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且能够清楚地看到红细胞的流动。当学生看到血液在粗大的血管内奔流不息地流动后,个个都非常兴奋,这时再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到血液在人体内是沿着一个什么样的管道在流动呢?由此引出课题。这个导入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的,因此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精神振奋并能主动地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在旧教材中是一个传统性的验证性实验。为了体现新教材的理念,我重新设计了一份新的实验报告,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实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

具体安排是:

1.首先请学生带着思考中的三个问题,阅读新教材第64、65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阅读完后,小组讨论。除课本中三个问题,如果你还有新的问题,请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学生提出新问题:

(1)用其他的鳍观察行不行?

(2)为什么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换成尾鳍色素多的行不行?

(3)为什么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只包裹其中的一部分行不行?为什么?如果把小鱼的头部包裹起来,小鱼会怎样?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以上三个问题处理方法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做不同的尝试,看看结果怎样。

2.提出要求1、2两点,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同时要爱护小动物。

3.介绍显微投影并请两个学生到前边利用显微投影做实验。

4.学生结合第5点的4个问题做实验。实验完毕后,列表比较几种血管的不同。

这样设计教学,可以使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先阅读并提出质疑,后看要求,带着问题做实验。因为有疑问,又急需从实验中找到答案,所以,学生做实验时兴趣盎然。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即实验过程中爱护小动物的教育。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实践,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获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对三种血管有关问题的设计

1.三种血管概念的设计:通过实验,学生已经知道人体内血管分为三种即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叫。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心脏与三种血管之间的关系。讲述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单个出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既明白了什么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又通过讲述与观察懂得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人体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心脏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管道。

2.三种血管特点的设计:人体内的血管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这部分知识非常难理解,是重点更是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好以上这节课,我制作了三个。

首先,我将截取的三种血管图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图有什么不同,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通过对比,学生立刻明白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即管壁的薄厚、弹性的大小、管腔的宽窄及静脉里有静脉瓣等。

然后,我采取师生对话的方法介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和血压情况,为了更形象地讲清问题,列举了大量的数据, 如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分别是30厘米/秒、8厘米/秒、1厘米/秒,在1平方厘米的肌肉内能数出1 350条毛细血管,如果把全身的毛细血管首尾相连总长度约11万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往返40次,等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血压、数量不同,而且相差如此悬殊,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在讲述四肢内的静脉瓣功能时我指出:静脉是回心血管,血液经过毛细血管汇入静脉,相对压力较小,血流速度慢,大静脉内每秒8厘米。血液在压力小的.情况下,会出现倒流现象,为了防止倒流,在人体的四肢内的静脉血管里有一特殊的结构──静脉瓣。在讲述静脉瓣的功能时我使用的是用Flash 5做的血液从下向上经过静脉瓣流动的,此成功地展示了其作用,学生一目了然。与此同时,我还结合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测量血压、抽血等人文方面的教育。

我制作的第三个课是录像资料片,目的是为了突破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个难点,以前要想用语言讲清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难的,无论怎么说,学生都似懂非懂,物质究竟是怎么交换的还是不明白。于是,我就收集大量的录像资料,仔细地挑选,摘录组合,最后制成了一个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的,通过实践,效果非常好。

四、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1.在学生观看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有关录像片后,我立刻提出两个问题:

(1)氧气至少通过几层细胞到达组织细胞?

(2)氧气至少通过几层膜到达组织细胞?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物质是如何交换的(教材的要求),另一方面既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毛细血管的结构,又延伸了知识。

2.在学生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几种血管的不同。由于只是依据实验观察列表,所以比较得不全面。于是在整节课讲完后要求学生结合前边的表格和所讲的内容,重新设计表格,补充新的内容。除了使用表格,我还引导学生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课讲的统计图表,进行归纳总结,渗透学科之间的联系。

3.我在本节课小结前出了一道思考题: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循环时,小鱼头部向左放在载物台上,在视野中,血液向左流动的血管是( XX)血管。此题既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又深入考查学生反应的灵敏性,效果甚佳。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主动性增强,知识面拓广,各种能力得以发挥和提高。在整节课中,有众多学生参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种能力,这既体现了《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又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真没想到作文四百字 校园作文350字 油灯作文 关于手机的英语作文 夏天的雨作文700字 难忘的一刻作文6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作文 一年级国庆节作文 什么是幸福作文800字 美丽的动物作文 作文我是一个坚强的孩子 春节作文350 我为祖国自豪作文 爱就在我身边作文700字 什么的什么的作文 作文历险记300字 给爸爸写一封信作文 菊花的作文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作文 关于亲子关系的作文 告别懒惰作文 距离作文开头 运动会感悟600字作文 我家的小狗400字作文 有关取舍的作文 纪律作文400字 让自己美好作文500字 以争吵为题的作文300 成长的背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