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潘懋元教育口述史有感

2021-09-29 13:10:01
相关推荐

读潘懋元教育口述史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潘懋元教育口述史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百度百科词条上看到,对潘先生头衔的界定非常简约,除去履历介绍,只有"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紧随其名。读完《潘懋元教育口述史》,潘先生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与饱满了,从小学老师到大学老师,从厦大教育系助教到副校长,从高等教育学科的奠基人再到教育学界公认的"一代宗师"……1在所有光鲜的角色中,唯独"老师"是先生最钟情的称呼。

60多年前,面对中国无高等教育的窘境,他振臂发出了"大学生岂能像中学生、小学生一样教"的诘问,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立开疆拓土。到了耄耋之年的他,仍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

记得曾有人说过,你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读他的传记;你要想了解一门学科,就请读它的历史。而这本《潘懋元教育口述史》,既是潘先生个人的成长史,也是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史。本书前面的三个章节叙述了潘先生的个人教育历程:早年生活、负笈求学、厦大岁月;后三个章节讲述了高等教育学的创立及其发展: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问题研究、拳拳之心。同时,潘先生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也与他个人的教育史及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史密不可分,历经抗战、文革、改革开放,筚路蓝缕高教研究结硕果,桃李芬芳传道授业育英才,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求学之路: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潘先生1920年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普通的小商贩之家。时龄六岁,受哥哥潘载启蒙,诵读经典。方才八岁,插班进小学,入学半年觉学习趣味。生活拮据,闲来广泛阅读,苦中作乐。小学卒业,赋闲在家,执烦生计。翌年,校长请回,重返学堂。求知若渴,多读多写,爱好文学。十而有五,初中结业,初为人师,立志为师。插班入师范,适应课程,夜校兼课,投稿踊跃。师范卒业,为小学教师。然时局动荡,投身抗战。仍心念求学,两考厦大,终如愿以偿。主修教育,辅修经济,人文社科均有涉猎,兼课教书,不忘初心。大学毕业,随友至江西教书,后重返厦门。学无止境,砥砺前行,持之以恒,本立而道生。

阅读名人自传时,总能发现一个鲜明的共性。他们在幼年时,便爱上了阅读。正如立人乡村图书馆发起人李英强所说的:"一个人学会了阅读,就挡不住他的成长。"潘先生在入学堂之前,他的哥哥潘载和便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开始接触到了一些经典读物,在饱含文人气质的哥哥的影响下,他也喜欢上了文学。幼时的他博览全书、勤于思考,使其不管身在何处,"好笔头"都显得他与众不同,得到他人的赏识。

读潘先生的故事,我还欣喜于这样的"机缘巧合":在插班进小学的考核中,他因在家学过《幼学琼林》,入学之初便进入了三年级;小学肄业,因《我之志愿》的文笔给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减免学费得以重返学堂;插班进师范,由于在校表现良好,获得了难得的机会参与毕业考试;树德小学的校长来家中看望他的哥哥时,他得以机会登上讲台……所有看似的巧合与幸运,却都能从潘先生的身上找到答案,机会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然而,生活中某种机缘巧合,或者不经意间某种特殊的经历,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决定。就在十五岁那年,他初登讲台讲课时并不如自己料想的那么成功,没有很好的掌控课堂,教学节奏也把握得不尽人意。然而正是这次失败的教学经历使得他立志教好书,当一名优秀的老师。"理想,是要有兴趣作支柱的,但兴趣所在,不一定就是理想所在;理想的形成,也不一定是从兴趣开始的。有意义的理想,往往和困难相始终。"求学路上,潘先生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

治学之道: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重返厦门,任厦大教育系助教兼附小校长,开启教育研究。而立之年,于厦大任教,屡次践己之教育理念。后入人大教育系进修,学习苏联教育模式与教学改革,付诸实践,行政、教学、研究三者统一。编《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聚焦高等教育研究,深入浅出,由博返约。后借调中央教科所,实践调研教育状况。然遇文革,下放五·七干校,后分配云南,仍心系高等教育。终回厦大,开展教育大辩论。功不唐捐,花甲之年,迎来学术春天。

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但教育研究领域却一直沿用普通教育理论来研究高教。这时的潘先生敏锐地意识到"不能把大学生当成小学生一样来教育",首次提出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也指出了高校素质教育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区别,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及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论。此后,他又先后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筹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高等教育学》,还进行了一系列高等教育问题研究。

"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里的"敢"字正道出了潘先生在学术上坚毅严谨、追求卓越的精神。了解到他在提倡民办教育时,当时在教育领域讨论"私有"是有踩"红线"的危险。然而,他并没有避开这个话题,为了说服反对者,他采取了迂回策略,对西方国家私立高校进行了深入研究,又认真领悟了国家政策和改革趋势。1987年,他发表文章提出,民办高等教育在中国发展是可行的。这个观点首先破解了发展民办高校的"理论难题,为当时刚处于萌芽状态的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之后的实践,也验证了他的预言。

授业之道:言传身教,止于至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然后能自强也。从教八十余年,于教学中践行教育理念。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言传身教,实践调研。以文会友,切磋学问,砥砺思想,激励创新。

教育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这正是潘先生皓首穷经苦苦寻觅的答案:"为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境界,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现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言传身教培育栋梁之才,止于至善攀登科学高峰。

他告诫自己的学生,理论研究要避免"大、空、洋","大"就是题目大、口气大,认为别人的研究一无是处,只有自己的理论是"填补空白"的;"空"即空对空,研究的结论纯粹是由理论推导出来,空话连篇;"洋"就是喜欢搬洋人的话,以壮大自己的声势。这些都是学生做研究时易踩的"雷区",而真正有原创力的理论,必须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除了每周的学术沙龙,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潘先生还会带领学生参与各地学校的实践调研,让学生的研究更接地气。师生互敬,教学相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梦想作文600字 家乡环境变化的作文 精彩的画面作文5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我的周末 班里的趣事作文500字 30篇必背英语作文高考带翻译 新疆民族团结作文 爱与恨作文600字 一件趣事作文200字 生日的故事作文 诚信作文八百字 我坚持我成功作文 诚信作文五百字 靠实力说话作文 收花生作文200字 关于感恩母亲的作文 做家务的作文题目 母爱引领我成长作文 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600字 我的圣诞节作文 摩擦起电作文 批判性作文 我的家训家规作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作文 精彩的一幕作文 描写青蛙作文 美丽的花园作文三年级 读懂生命作文 蓝天白云作文 二年级十一假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