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研究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内容

2023-09-14 04:06:03
相关推荐

研究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内容

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着浮于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惆院,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河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后生可畏

【解释】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故事: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成语出自 《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各得其所

【词语解释】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舒适的位置或安排.

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虑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权势,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大事.她担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无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陛下,我愿以一千斤黄金和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这种事没有先例,但汉武帝见她病生得很重,为了安慰她,也就点头应允了.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因没有人管束他,日益骄横.一次他酒后杀人,被捕入狱.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子,死前把他托付给了我,现在要判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们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摇摇头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须遵守.如果因为我的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最后,武帝狠了狠心,还是下诏处死了昭平君.处死了昭平君,武帝心里很难过.但是,太中大夫东方朔却向武帝祝酒说:“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考虑骨肉,这两点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内的百姓就会各如其所愿.”

汗流浃背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成语出处《汉书·杨敞传》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成语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取长补短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

雪中送炭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典故】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

画饼充饥

【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出处】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举例】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九牛一毛

示例:唐·王维《与魏居士书》:“然才不出众,德在人下,存亡去就,如~耳.”

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直爽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囫囵吞枣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水落石出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典故】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一叶障目

【成语故事】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出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毛泽东《论持久战》

【释义】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两只毛毛熊

两只毛毛熊

有两只毛毛熊,长得都挺可爱,就像玩具柜台里那种毛绒绒的玩具熊. 它俩一个黑,一个白.一个叫小白,一个叫小黑. 它俩还都会捉鱼. 为了比赛它们谁更勤劳,它们还把捉的鱼挂在了屋檐下,意思是说:看看吧!看谁捉得多! 狡猾的狐狸猜到了它俩的心思,就悄悄地找到小白,说:“这样吧,我来帮你一把,每天我都把小黑的鱼偷吃掉两条,这样一数鱼,保证你比它多!” 小白听了快活得直蹦:“好!就这样!我一定为你保密!” 果然,第二天比赛时,小白胜了. 可是,第三天比赛时,小白的鱼却比小黑的鱼少了一条. 原来,狡猾的狐狸也找了小黑,对它说:“这样吧!我也来帮你一把,我每天都把小白的鱼偷吃掉两条,这样一比,保证你多!” 小黑也得直蹦:“好!就这样!就这样!我一定为你保密!” 就这样,狡猾的狐狸一会儿帮帮这个,一会儿帮帮那个,天天把肚子撑得圆滚滚的.而两只毛毛熊却一直蒙在鼓里,后来,当它们终于明白了这一切,要找狐狸算帐时,狡猾的狐狸早就溜得无影无踪了.

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出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东张西望

【成语故事】湖广襄阳府枣阳县蒋兴哥娶本县王公女三巧儿,两人十分恩爱,兴哥到广东去收帐,一年多没有回家,三巧儿请算命先生算卦说近日就会回家.她一心盼丈夫回来,每天外出东张西望,却引来青年陈商,最终把蒋兴哥的幸福家庭拆散.

【出处】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嫦娥奔月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典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门庭若市

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放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豫,门庭若市.

成语释义: 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集市一样.形容来的人多.

【研究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内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们的乐园作文 家族历史作文 尿裤子的作文 什么的家作文 最美一刻作文 初二六百字作文 南京夫子庙作文 回味作文500字 家乡之美作文 保护大自然的作文 我学会了炒菜作文 广济桥作文 心中的彩虹作文 教资作文多少字 补作业的作文 四年级作文大全400字 泪水作文400字 登长城作文 童年趣事600字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100字 关于传统文化作文 成长挫折类作文 六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我的妈妈200字作文 创新作文高考 走进春天的作文 清明节的作文结尾 我学会了坚持作文 升国旗仪式作文 包包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