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初中作文训练教案之选材

2020-09-27 02:20:01
相关推荐

初中作文训练教案之选材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 选材 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 选材失误 的原因。 3.掌握作文 选材 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 选材失误 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掌握作文 选材 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 选材失误 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 暑假见闻 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一个年迈的 80 岁老大娘在风雨中拉车,自己去帮老大娘,这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 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 大路货 。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 陈旧货 。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 舶来货 。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 选材 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16 年陕西省中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第一档(14 15 分) 符合题意要求,表达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语言正确无误,大小写及标点运用得当。全文结构严密、完整,语言流畅。 第二档(10 13 分) 符合题意要求,表达基本完整,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语言基本无误。有语法或标点错误,但句子较为顺畅,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推理正确,结构完整。 第三档(7 9 分) 基本符合题意要求,表达基本完整,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语法或标点错误过多,文章结构不严密,但表达意义清晰。 第四档(4 6 分) 基本符合题意要求,表达不清楚,语法或标点错误过多,词数不够,语意表达不清晰,文章逻辑关系混乱。 第五档(0 3 分) 能传达给读者些许信息;内容太少,无法评判;写的内容均与所要求的内容无关或所写内容无法看清。 陕西省 2016 年中考作文评分说明: 1.此题为半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一篇语言连贯、符合逻辑、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短文。 2.标点符号、大小写、单词拼写错误每两个扣 0.5 分,少于两个不扣分;语法错误每个扣 0.5 分。 3.词数少于 70 的,每 10 个单词扣 1 分。 陕西省 5 2015 年中考作文分类评分标准表 作文评分说明: 1每三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不设上限。 2没有写题目的,在获得的相应分数上扣 3 分。 3文中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的,在获得的相应分数上扣 2 分。 4不足 600 字的作文,每少 50 字扣 l 分;不足 20 行的诗歌,每少一行扣 l 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2015 年中考作文 按要求作文。50 分 题目:我的老师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 ①文中如需涉及所在区县名,一律用 秦岭区县 代替; ②文中如需涉及学校名称,一律用 陕西三秦中学 代替; ③文中如需涉及老师姓名,一律用 姓+老师 代替,如 王老师 。 解读 2015 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仍然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试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在形式上,2015 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相对于 2014年中考作文试题来说少了一段 导引 文字,但却加上了一个 特别提示 。不给考生以 导引 文字的写作暗示,可以给考生 自由发挥 的最大空间,有利于考生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写出能代表自己最高作文水平的考场佳作。而新加的 特别提示 ,则是对写作 要求 中的第 ④ 条 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的具体的、统一的规定,避免了因 要求 笼统而造成的操作性不强的弊端,也使命题显得更加完美无缺。其次,在内容上,2015 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延续了往年的 高扩展性 ,即命题均能给考生以多种角度入题的可能,有利于考生超常发挥,写好作文。具体来说, 我的老师 的这道全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狭义的 老师 ,即专指给自己带课的教师;二是广义的 老师 ,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也就是说,只要某个人 有所长 ,无论男女长幼,无论身份地位,均可以是 我的老师 ;三是比喻义的 老师 ,可以是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如前将一本好书当做 老师 ;四是引申义的 老师 ,即凡是能对 我 有启迪意义的所有的现象、情境、场景等,都可以理解为 我的老师 。 误区 我的老师 的这道全命题作文试题,对考生来说,几乎不存在什么难度。因为凡是考生,一定都有很多 老师 ,而且一定也写过有关 老师 的作文。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考生在写作中也就最可能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审题误区: 1、对 老师 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狭义的方面,使得考场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2、对 老师 只褒不贬,或者任意拔高,使得 老师 的形象严重失真,影响得分。 要得走出以上审题误区,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超强的审题能力,同时,要真正走进生活,注重观察,并对观察对象有真切的感悟。 范文 我的老师 说起来你们或许不信,我有一位好老师,它就是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 还是让我讲讲我的这位好老师的故事吧。 那是五年前的一天上午,爸妈出去干活了,我做完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后无事可干,就叫来了几个好朋友在我家的庭院里踢起了足球来。我们玩得很激烈,结果,一次带球突破中我被防守的同伴撞了个人仰马翻,倒下去的时候,将爸爸新栽的那棵葡萄树从靠近地面的地方彻底折断。我想,坏啦,看来只有让爸爸明年重新栽一棵了。为了让爸爸栽新的葡萄树时方便些,我 将功补过 ,拿来锄头将那棵断了茎干的葡萄树连根挖了出来,然后很随便地就将它扔在了一旁。 爸妈回来后,对我的做法很是吃惊。他们对我说: 孩子,没有一个生命不是在受挫中长大的,你应该明白生命其实很顽强呢。葡萄树的茎干是折断了,可是它的根却还活着呀,所以它还一定会长出新芽的!为什么要把它的根挖掉呢? 于是,爸妈又将我挖出来的葡萄树根很认真地栽回了原地。 第二年春天,那棵茎干被折断了的葡萄树还真的就萌生了新芽,到秋天的时候,它已经长得几乎与以前的大小没任何两样了。第三年,它长得快要高过房檐的时候,爸妈不得不给它搭了一个架子,很快地,它所滋生的藤儿就疯狂地爬满架子。秋天的时候,它甚至还挂上了第一串葡萄呢 近年来,特别是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我因故一次次遭受心灵的煎熬,但每每这个时候,我一想起这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我的内心也就有了战胜心灵煎熬的无穷的勇气,从而一步步让自己强大起来,再没有什么挫折能让我臣服。 现在你们相信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是我的好老师的原因了吧?一定是了! 解读 本文有二美:一是主旨美。全文通过为我们讲述 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 的成长经历,揭示了 人生就是遭遇再大的挫折,只要坚持初心,就一定能发展壮大起来 的文章主旨,发人深省,能给读者以超强的正能量。二是构思美。主要表现在全文一开篇小作者即为读者设置了 我 为什么要把 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 称之为 好老师 的悬念,有了这一悬念,读者的阅读兴趣立马就会被激发起来,促使读者将文章读下去。这就使得本文在构思上显得十分巧妙,很有艺术性。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 五、布置作文: 2016 年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妈妈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 为我心中的那片海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命题解读 通过材料,我们不难提取到以下关键词: 成长、坚持、回望、生活、苟且、诗、远方的田野、那片海。观察这几个关键词,我们也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题目。 许多同学应该可以联想到我们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也提到了 海的概念 ,诗歌中所说的 海 是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也就是说,此诗中 海 指的是理想,指的是成功。类比材料里的 那片海 ,少年的成长、坚持以及母亲的话语都是为了凸显出对 那片海 的追求和向往。题目中的 海 同样可以 象征着梦想、理想。 从引题到题目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梦想或信念的追求,并且一个 为 字更需要学生写出 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 。 材料分析 材料前四句: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关于 成长 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少年有坚持,有回望。坚持的可能是追寻;回望的可能是对家,对安稳,对当下的生活的眷恋。 材料中间两段: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妈妈的鼓励充满了哲理和希冀,她以一个成年的人角度,告诉即将远去的孩子,生活不只是当下,不只是眼前,也不只是苟且,生活还可以是一种诗意的行走,还可以在远方,还可以是灵魂的深处对生命存在的思考。 材料最后两句:你赤手空拳来到人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每个人都是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可是我们又不甘于不留下点什么,因此,为了在诗意的尽头和远方田野的身后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精神性灵得以栖息的那片海域,我们必须不顾一切去找寻。 写作指导 (一)注意要求,明确文体。 虽然 要求 中说 不限文体 ,但从文题的材料以及历年中考潜在规律来看,考生写法以记叙文和散文为主。 根据既定的题目,联系材料中关键词的象征意义。不难得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理想、信念可以是一个十分宏伟远大的目标,也可以是不断前进、不断深化的梦想,因此可选题材范围很广。 写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散文的形式,表述出追求 诗与远方 的情感,或写出为了 理想之海 果断抛弃 眼前苟且 所做出的抉择;也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从学生自身成长故事着手,写出对于某一事物自己付出的不懈努力;创作能力更高的同学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的 追求精神性灵 方面展开写作 (二)深入剖析,做好审题。 审题,是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题目。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少年的成长、坚持以及母亲的话语都是为了凸显出对 那片海 的追求和向往。题目中的 海 同样可以象征着梦想、理想。少年成长过程中对梦想不懈追寻,在这过程中历经了生活的艰辛,也有家人的陪伴与鼓励,更有自己不顾一切去追寻的决心。 从引题到题目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梦想或信念的追求,并且一个 为 字更需要学生写出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 当我们在写作中也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 误区一:将题目写成了 我心中的那片海 :如果文中没有提到为了实现理想做出的努力的话,就可能形成偏题。 误区二:写作中对 那片海 理解过于狭隘。如果同学联系到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仅仅将全文的基调定义为:厌倦了重复无趣而又平凡的生活,内心对新鲜事物、对放松生活的渴望,崇尚不顾一切,带着心灵去旅行这类文章时,就显得立意不高,可能会被阅卷老师评为偏题。 误区三:如果文章中抛开了对 那片海 的追寻,反而重点偏向了谈坚持、生活、诗意或者 远方 的意义,都会被视为偏题或跑题。 (三)注意细节,精炼语言。 文章语言既要生动也要精炼。就散文而言,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优美,所有的素材一定要围绕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去写作。如果以记叙文为主,最好是在写作中将记叙、抒情结合起来,写出考生的真情实感,紧扣主题,使文章富有层次感。 教师点评 现代社会有些年轻人理想缺失,思想迷茫,亟须正能量的引导。本次中考题目正如一场及时雨,浇灌了年轻人干涸的心灵。既考察了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又引导了他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六、学生完成作文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作文开头 英语重要性的英语作文 旅游作文怎么写 镜头作文 校园作文600字 作文我的爷爷 风景作文三年级 修辞作文 赏 作文 我的烦恼的作文 互联网作文 优秀作文三年级 我的植物作文 角落作文 作文《我的烦恼》 正能量的作文 礼作文 作文名字 远方的作文 作文感恩父母 英语作文四年级 800字作文议论文 科技作文素材 香蕉作文 写作文的英语 春天作文怎么写 写感受的作文 生活需要 作文 桃子作文 困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