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初三作文辅导专题讲座1

2020-09-28 14:30:02
相关推荐

初三语文作文指导材料(综合转录) 第一讲:(一)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题好一半文”,要写好话题作文,拟好题目至关重要。好文题应当正确、醒目、深刻、 耐人寻味,使人过目不忘,有新意更佳。但是,学生初写话题作文甚至写了多次后,在拟题 时总要出现如下误区: (1)话题作标题。如《苦难》、《母爱》、《幸福》、《创新》等,结果往往因题目 太大而难以把握, 写不出深意或泛泛而谈, 无中心可言。 即使写出了中心, 也往往缺乏新意, 如写“母爱”就是雨中送伞,灯下缝衣或夜半就医,写“幸福”便是一家团圆,宿愿实现等。 (2)略作变化,换汤不换药”。如以“幸福”为话题,学生往往以《谈幸福》、《幸 福是什么》等为题,仍难免肤浅,写得不深刻,不生动。 (3)饱受话题羁绊,缺乏吸引力。虽然这类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结合话题,展开 联想和想象,找到体现自己个性的生动材料,但由于担心题目与话题不“沾边儿”,故不敢 大胆创新,致使题目的吸引力顿失。如《幸福的家庭》、《在那幸福的瞬间》等。 究其原因,有三:缺乏对生活的关注、感悟;思维未拓宽,草草提笔;怕写跑题。针对 上述几种误区及原因,在拟题技巧的指导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拟题的基本原则。学生首先应该明确:拟出的题目应源于话题,又高于话题, 即题目既能与话题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在字面上迥异于话题。如以“幸福”为话题,有同 学拟出了《生活A、B、C》、《白蝴蝶》、《酸涩的草莓果》等题目,颇有新意,引人入 胜。当然,具体到某个话题作文上,才按这个原则来拟题目。否则,空想题目是写不出好文 章的。这一指导,可有效纠正拟题误区一。 二、拓宽思维,以小见大。结合话题要充分思考,把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或感人一幕的积 极意义与话题联系起来,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总之,小中见大更能写得生动,写得深 刻。 并非面面俱到或惊天动地才是好文章。 经过了深思熟虑, 自然有好题目, 不会草率提笔, 因此这一点可避免误区二的产生。 三、广泛涉猎,得出规律。引导学生多读好文章,并从中归纳出好题目的类型,以备拟 题时借鉴。以记叙文为例,好题目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一针见血”型:文题概括全文中心,简练,鲜明,如《在温暖的集体里》; 2、“储蓄深藏”型:往往借文中的某物、某地或某个瞬间为题,既与内容呼应,又极 易造成悬念,如《酸涩的草莓果》、《独自在家》; 3、“意犹未尽”型:选取文中某种优美境界,或某个耐人寻味的结局或场景为题,最 大特点即有省略号,如《那一次,我哭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以议论文为例,引人入胜的题目往往有如下几种: 1、见解独到或反其道而行之,如《拒绝幸福》; 2、化用成语、诗句,为我所用,如《“化作春泥更护花”———谈幸福》; 3、简洁、鲜明,一针见血的,如《拥有今天就是幸福》。有了这样的准备,必能在拟 题上游刃有余,而不会畏首畏尾,走入拟题误区三了。 四、循序渐进,形成能力。我在拟题技巧的指导中有一个真实的经历:指导后的第一次 作文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拟出好题目,写出好文章,但第二次,三次写作中却又出现了反 复,重入误区。因此,可选择由易到难的话题,如“立志”、 “理想”、 “苦难”、 “幸福”、 “对话”、“创新”、“科学”等进行拟题技巧的训练,并辅以提纲的练习,逐步形成稳定 的拟题技巧。 第二讲:(二)应试作文如何结尾 一、概括点题式 概括点题结尾,能达到归纳全文、前后呼应的显著效果,能鲜明表达“总起———分说 ———总结”的文章结构,是最常见,易学易用、运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结尾。具体包括: 1、运用统计数字、精神或物质的价值概括点题。 如:《伟大的友谊》的结尾:“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在四十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如:《闻一多的说和做》结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如:《记一辆纺车》结尾:“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2、运用感赞评议概括、点题。 如:《井冈翠竹》结尾:“井冈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如:《故乡》的结尾“我在朦朦中,??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 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运用对比聚合概括主题。 如:《老山界》结尾:“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 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还是小得很。”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结尾:“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结 果。” 应用概括点题法应注意:文字应简洁朴实,用重点句子的压缩或切题的话语来收笔。不 宜过多阐述包罗运用多种手法。 二、抒情感召式 文以情动人。很多好文章是以情取胜的。此法即是在前文感情的基础上,用精炼感人的 语言,发出由衷的赞叹、号召、呼唤,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关注、思索。具体包括: 1、运用喜爱感赞之语抒情感召。 如:《别了,我爱的中国》结尾:“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结尾:“??请你意识到这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 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到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 的祖国, 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你也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 最可爱的人!”。 2、运用修辞句抒情感召。 如《白杨礼赞》结尾:“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 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但是我要高声 赞美白杨树!” 3、运用祝愿表彰抒情感召。 如《银杏》结尾:“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 更加羡慕的一天。” 如:《泰山极顶》结尾:“伟大而光明的祖国啊,愿你永远如日初升!” 抒情感召结尾应注意:抒情应围绕内容、主题进行,要发自肺腑,倾注感情,抒发真情 实感,使其健康、热烈、鼓舞、振奋斗志,使人深感抒发的言情“美不胜收”。 三、描写式 它指把特色的人物、景物、动植物和事情高潮等,描写在文章尾处,这样能加深读者印 象,感到文章意犹未尽,美不胜收,使全文收到借景喻义, 自然照应题意的效果。具体包括: 1、事物描写。 如:《要下雨了》结尾:“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下起来了。” 如:《一个降落》结尾:“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 冰早开始融化了, 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往下掉。 飞机渐渐升高了, 缓缓快速平稳向前飞行。 ‘咱 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2、景物描写。 如《伟大的人民大会堂》结尾:“我们花了一整天时间看完这座大厦的时候,万道霞 光洒在外面苍翠的树上,洒在杏黄色的墙壁上,洒在天安门的红墙黄瓦上,放射出一片光辉 灿烂的异彩。” 如:《夜走灵宫峡》结尾:“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3、人物描写。 如:《最后一课》结尾:“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又向我们做了 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结尾:“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 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捧,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运用描写结尾应注意:描写结尾可兼用一些抒情,概括点题的语句,但侧重应通过描写 反映主题,烘衬题意。因此,描写要为主题服务,对烘衬主题无用的描写应坚决弃之,同时 应主次分明有序,不重复罗嗦。 四、提问式 有“问”,必有“思”。在文章结尾运用提问句,必然会引起人们思索而寻求答案,去 关注体验和回顾, 从而也强调或肯定了事物存在的价值, 提高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具体包括: 1、运用设问语句。 如:《周总理的睡衣》结尾:“??这个秀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 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 是什么时候他们就带在身边, 一直带到北京呢?是从延安 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 如:《小桔灯》结尾:“??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2、运用反问句。 如:《党费》结尾:“是的,一筐咸菜可以用数字计算的,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 么能够计算呢?一个党员献身的精神怎么能够计算呢?” 如:《海上日出》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应用提问式结尾应注意:提问要围绕标题、中心内容而问,要为警醒读者阐明题意而运 用。不能无故而问,离题而问。 五、引用式 即引用警句、名言、俗语、成语、谚语、诗词名句,经典著作等作结,达到“立片言而 居要”的效果,它富有艺术性、活泼性、新颖的特点,总结概括力强,能使读者心胸开阔, 品味无穷。 如:《驿路梨花》结尾:“我望着这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 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如:《说谦虚》结尾:“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如:《乔厂长上任记》结尾:“‘行!’乔光朴毫不客气,喝了一口水,把脸稍微一 侧,用很有点裘派的味道唱起来:包龙图,打座在开封府!” 引用结尾注意:所引用的材料须与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呼应全文。 六、畅想式 即结尾要写得含蓄蕴藉,留有余地,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它能给人留下再创造的余地, 读之如饮甘泉,如喝醇酒,余味无穷。 如《孔乙已》结尾:“我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荔枝蜜》 结尾:“这天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蜜蜂。” 当然, 文章的结尾不仅仅以上几种方式, 文无定法, 但做为应试作文, 尤其在时间有限、 思路阻塞、难以继续的情况下,考虑选择以上几种方式,也不失为得分的一种好方法。第三讲:(三)考场作文的夺分技巧 考场作文, 如何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而夺高分呢?揣摩今年的满分作文, 笔者认为有 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和注意。 一、文题要亮 看人先看脸,读文先读题。文章题目位置特殊,它如同文章的窗口,又如同人的眼睛, 因而文题要亮。 那如何做到呢?首先文题力避潦草与错别字; 二要拟题时需讲究圆润和情趣。 如水中圆玉,滋润有光,让人一看顿觉有情韵,光彩照人,赏心悦目,这样阅卷老师便对文 章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如今年考生用《情感?认知?文化》《莫把情云遮慧眼》等作 为文章的标题,就能得到阅卷老师青睐。 二、感情要真 文章最忌讳的是造假。造假,情就不真。情不真,就必然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文章当 然就不会感人。只有发诸内心,真正能够让自己感到“痛”,感到流泪,才具有打动别人的 基础,也才能使阅卷老师产生同样的感受,哀其所哀、乐其所乐。如今年一考生在《隔着代 沟,我望见了您》一文中写道:“自我上初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在我眼中,您总 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您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还觉得您是家中 的一个外人。??”这其实也就是所有青年人与长辈之间的一种代沟吧。但最终小作者还是 隔着代沟,望见了父亲。感情在前后的对比中,更加突出了它的真,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语言要美 考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一篇文章中运用三个以上的“好词句”,文章就会有较强的感 染力、说服力和表现力,阅卷老师看了定会“眼睛一亮”的。如一考生在《学会历史般的旁 观》中写道: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 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类似这样优美含蓄、晓畅悦耳、令人浮想联翩甚至拊掌击节的 句子就能提高自己作品的品位,阅卷老师自然不会吝啬笔下的分数。 四、人文要强 最能够体现考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还是看考生作文的审美情趣、 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 特 别是人文性要强。考生作文跟作家创作一样,是用笔和纸来再现心灵的历史,再现心底深处 的真实。如文坛上余杰式的冷思考的文风;余秋雨式的对文化苦苦追求的精神;“朦胧诗” 般极富个性和人文性的语言。 比如今年一考生在 《情感?认知?文化》 一文中写道: “那是 《诗 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 鸣;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 于那泛黄的书页里??”这一考生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视野开阔,纵横驰聘,一气 呵成,给人很强的震撼力,展示了很强的文化底蕴。 第四讲:(四)多种话题选择作文的前提与策略 2003年的中考话题作文命题有了新的突破, 其中两个亮点格外引人注目: 一是广州 市的多种话题选择,一是昆明市的自由选择话题。下面,仅就广州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谈谈 多种话题选择作文的前提与策略。 先请看2003年广州市中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一种很小的鸟, 可以跨越大洋, 能够连续飞行几万里。 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 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到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 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小鸟的智慧让我们敬佩,小鸟的简单令我们羡慕,小鸟的勇气使我们惊叹。 请以“智慧?简单?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提示:考生可以从“智慧?简单?勇气”中任选其中一个为话题写作,也可以任选其中两个为 话题写作,还可以三个全写。 前提:认识闪亮登场的三元话题 2003年的中考话题作文,除了广州市外,绝大多数省市同往年一样,其话题都是一 元的,即话题只由一个概念或一个判断组成,充当话题的,要么是一个词,如北京市的“喝 彩”,天津市的“书”,要么是一个短语,如陕西省的“拥有现在”,呼和浩特市的“我很 重要”。而智慧?简单?勇气则由三个概念(词)组成,我们可称之为三元话题,并且话题就 是中心,话题口子较小,对审题的要求明显提高。 策略四个: 策略之一:将话题与材料对应,理解概念所指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将话题与材料对应,我们可知,“智慧”指的是能充分利用一小截树枝就可跨越大洋, 这是小鸟能跨越大洋的智能因素, “简单”指的是一小截树枝所代表的跨越大洋的条件单纯 与平凡,看似微不足道,但这是小鸟跨越大洋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勇敢聪明的小鸟 也无法飞越大洋; “勇气”指的是小鸟仅凭一小截树枝就敢在大洋上飞行并且利用一小截树 枝休息、捕鱼、睡觉的胆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是小鸟能跨越大洋的动力因素。三者之中 “勇气”和“智慧”是内因,“一小截树枝”是外因,内因是跨越的根据,外因是跨越的条 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策略之二: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同是初三学生,但由于知识经验背景的不同,逻辑思维水平的差异,思想认识的深浅有 别, 一定要遵循因人而异、 量力而行的原则, 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写作。 初中话题作文平时的训练多为一元话题, 很少甚至没有二元话题的训练, 更不要说三元话题 了。不打无准备之仗,一般的同学宜于三选其一为话题写作。但机遇与挑战同在,三元话题 更具挑战性和诱惑力,其本身就是话题作文的一大亮点,写得好,定能锦上添花,因此,值 得一试。 如果对三者的所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比较深刻, 且有关的积累任凭自己调 动,又有一元话题作文的底子,那就应该相信自己,毫不犹豫地选择“智慧?简单?勇气”为 话题作文。退而次之,对选三元无把握,那就不应该勉强为之,三中选二也是明智之举。 策略之三:羡慕小鸟的简单 以 “简单” 为话题看似好写, 但如果我们不理解小鸟的简单, 不由衷地羡慕小鸟的简单, 那么写出的短文就难以符合要求, 因为简单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就写不出较高质量的作文。 “一小截树枝”尽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小鸟衔来为跨越大洋 派上了用场。小鸟是智者,它抓住了机会,做好了力所能及的事———嘴衔一小截树枝,在 树枝上休息、捕鱼、睡觉, 最终创造了奇迹———跨越大洋。因此,这简单看似单纯与平凡, 毫不起眼,但它创造了条件,孕育着成功与奇迹。换言之,小鸟能化腐朽为神奇,寓成功于 简单之中。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羡慕小鸟的简单。 策略之四:巧用“支点”,撬动生活中的“珍宝”。 譬如:话题“简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支点”,利用这个“支点”,我们可以自由地 撬动生活中的“珍宝”。由小鸟的简单我们可以联想到山区农民的简单,小溪上没有桥,他 们砍下大树横放在小溪上,就成了简易的桥。他们既不等也不靠,利用大自然的恩赐,选一 棵或几棵大树,通过砍、抬、安放等,就把树变成了桥,方便了自己和来往的行人,谁能说 这不是创造?《苏州园林》中补种的竹子,对人来说,同小鸟嘴衔的一小截树枝不是一样的 简单吗?然而在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心目中,这“简单”却弥补了单调,使“游览者即 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在游览者和阅读者的眼中,除了“简单”, 难道就看不出点别的什么来?简单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伏尔泰说过,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 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那颗小小的砂粒。我们没有移山与修路的能耐,但能学会并做到随 时把鞋子里那颗砂粒倒出来, 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把鞋子里的砂粒倒出来, 这还不简单吗? 但是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做得如何?是不是随时把我们鞋子里的那颗小小的砂粒倒了出来? 对待生活的策略是: 越是简单的事情越是要努力去做。 只要我们善于调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巧用“支点”,一喊“芝麻开门”,就能撬动生活中的“珍宝”。同学们不妨试上一试! 第五讲:例文片段欣赏: “快乐”话题 (一)快乐的学问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二)天堂与地狱 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快乐,而地狱里的人一点也不快乐呢?” 上帝说:“你想知道吗?那好,我带你去看一下。”他们先来到地狱,走进一房间,看见许多 人围坐在一口大锅前,锅里煮着美味的食物。可每个人都又饿又失望。原来他们手里的勺子 太长了,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 上帝说:“我们再去天堂看看吧。” 于是他们来到另一个房间,看见的是另一副景象, 虽然人们手里的勺子也很长,可是,这里的人都显出快乐又满足的样子。 这个人很奇怪。 上帝 笑着说:“你看下去就知道了。” 开饭了,只见这里的人们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别人的嘴里。 其实,快乐并不在于那把勺子有多长,而在于你如何用它。 (三)人生何处不快乐 几个老同学聊天,大家都有个艰苦的童年、奋斗的青年和成功的中年。 “唉!年轻的时候,有闲没钱。而今有了钱,又没了闲,真倒霉!”一人说。 另一人笑道:“我可比你强多了。我啊!年轻的时候没钱,可是有闲;现在虽然没了闲,可 是有钱!多好啊!” 坐记程车,一路上七八个红绿灯,怎会那么巧,每个绿灯,眼看要过了,就变成红灯, 被挡了下来。 “真倒霉!一路碰红灯。”我叹口气,“总是最后一辆,就差一步。” “不倒霉。”司机回头笑笑,“每次变绿灯咱们都是第一个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读书真好作文 高考优秀满分作文 微笑作文450字 赞美学校的作文 点滴真情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400字 留住什么作文 小学一年级作文大全 我的朋友作文800字 静待花开作文 初二作文题目大全 状物作文400字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 饺子的做法作文 九年级作文800字 包容作文800字 写景作文开头和结尾 初中作文400字左右 青春的味道作文 为什么点赞作文 爬长城的作文 最温暖的陪伴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题目 橘子洲头作文 一年级作文30字 红色革命作文 梅花的作文300字 描写油菜花的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500 珍惜当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