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柏杨版资治通鉴》写作背后的故事丨柏杨诞辰100周年

2020-11-17 20:30:01
相关推荐

2020年,是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柏杨诞辰100周年。柏杨本生于11月1日,后来以3月7日——1968年他在台湾被捕入狱的日子——为自己的生日。十年牢狱之灾,对常人而言是难以忍受的苦痛,但柏杨在狱中完成了三部史著《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人史纲》。

1983年,他开始撰写自己最重要的著作——72卷本的《柏杨版资治通鉴》,这部作品历时十年,出版后获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书”,以及“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书”,并因创新文体、史观、古今对照,成为当年的“出版界十二大新闻”之一。

柏杨

柏杨的一生在动荡漂泊中度过,直到晚年才获得平静和自由。他曾写诗自勉,“九天翱翔闯重雷,独立高岗对落晖。孤鸿不知冰霜至,仍将展翅迎箭飞。”他埋首故纸堆中钻研历史、文化和人性,留下了诸多史学和杂文著作,《酱缸》《中国人史纲》等被两岸读者追捧,成为现象级的畅销书,影响深远。

本文摘自柏杨长子郭本城所著传记《背影:我的父亲柏杨》,讲述柏杨撰写《柏杨版资治通鉴》的过程,以及他在晚年重返大陆的经历,经出版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刊发。

作者 | 郭本城

摘编 | 徐学勤

《背影:我的父亲柏杨》,郭本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

01

十年苦译《资治通鉴》

1977年,父亲从绿岛获释回台,6年后开始着手写作《柏杨版资治通鉴》,其大胆的思想和作为,就是在台湾“景美看守所”的牢房里,种下的种子。

《资治通鉴》这书名,意思是“帝王的镜子”。这是宋王朝第六任皇帝赵顼,对司马光这部巨著的命名。想了解中国,我们就应该详细阅读这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后959年,包含有1362年史迹的中国中古时代编年史。

透过《资治通鉴》,可以看出我们所处的历史位置,和面对的祸福命运,也可看出统治阶层的心态和行事轨迹,用来作为对他们的评鉴标准。《资治通鉴》是11世纪知识分子使用的文言文,对20世纪的我们来说,明显地过度生涩艰深。从前,人们生活单纯,知识分子可以把全部生命投入经史,而现今社会节奏迅速,对这佶屈聱牙的文字,谁有这种闲工夫嗑牙?

父亲认为,假如再没有现代语文本问世,这价值连城的《资治通鉴》将遭到尘封的厄运。连司马光先生都曾感叹曰:《通鉴》完成之后,只有王胜之借读一次,其他的人还没读完一页,就打起哈欠,昏昏欲睡了。

1983年,父亲开始着手筑砌这庞大的文化工程《柏杨版资治通鉴》,他希望能使更多的人,有能力阅读这部沉睡在图书馆里的智能宝典。而他在“臣光曰”之后,加注“柏杨曰”,同时写出自己读史的心得。

《柏杨版资治通鉴》

《柏杨版资治通鉴》是仿效英国《牛津词典》分册出版的策略,于是同年九月,第一册《战国时代》问世,直至十年之后的1992年底,最后一册《小分裂》脱稿作结尾,这长达十年埋首查卷的“译作苦旅”,终于大功告成。书在出版后第二年、第三年分别获选为1983年度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书”以及“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书”,并因创新文体、史观、古今对照,成为年度“出版界十二大新闻”。父亲说:“翻译是一种细胞复活工程,假如一个字就是一个细胞的话,我们终于看到《通鉴》所有细胞都已再生,再生的时间,恰恰十年。现在我们终于完成,诚惶诚恐,呈献在爱护和信赖我们的读者先生面前。”

父亲生日,本来是11月1日,出狱以后,他就更改为3月7日,那正是1968年3月7日他入狱的日子。远流董事长王荣文先生就定1993年3月7日为“柏杨日”。那天,在台北诚品书店举行庆祝酒会,为庆祝父亲柏杨的生日,也为庆祝《柏杨版资治通鉴》全书问世。

司马光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拥有“端明殿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的官职,又有皇上圣旨加持,经费和人员十分充足,在资源不匮乏的条件下,耗时十九年才完成了《通鉴》。而父亲是以一个人的能力和简陋的条件在从事翻译,抒发自己的史观。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大臣看的,父亲的《柏杨版资治通鉴》是写给今天的官员和百姓看的。他语重心长地说:“希望读者都能从中获取人生的经验与借鉴。《通鉴》提供的观点和智慧,可以让人做个‘清明的第三者’,小至市井人事,大至国情世局,都可用大时空的角度冷静地去检查。”

纽约大学唐德刚教授称之为“一书定天下”。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故事,而中国历史更是世界所有历史书籍中最丰富的,没有一国的历史,能像中国追溯到四千年之前。可惜的是,中国有这么悠久、丰富的历史,自己却看不懂,那是多大的悲剧和遗憾。

从这套书,我们可以看得懂,也透过种种事迹,去学习判断、批评我们的民族、生活,并帮助我们展望未来。我们要在这些历史故事中,看到千古以来人性的善良与邪恶。

在父亲开始着手译作时,我还没结婚,到他72册全部完成时,我儿中中都已上了小学。而我从第一册开始,就和所有的同事、朋友,以看历史故事的轻松心情开始阅读,十年之后,当我们看完最后一册时,全公司都成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研究员了。

回顾那段日子,我们登“揽翠楼”柏杨居探望父亲时,他除了睡觉,就是埋首在四周堆积如山的参考数据里面,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着,因为他强调,不但要忠于原文,还要译出一部可以代替古文的《资治通鉴》,更要发挥神韵,使它简单清楚,不依靠任何工具书都能畅读。

父亲从64岁译到73岁,虽然没有1968年在调查局黑牢里那种“甲尽血出,和灰成字”的悲凄,但是《通鉴》十年,是另一个“十年牢狱”。他案牍劳形、翻书阅卷、一笔一刻、一字一格,能译出这一千万字,真够壮烈,幸未成仁。《柏杨版资治通鉴》每册首刷一万本,在台湾只有两千万人口,这种成绩值得欣慰,这也都是现代语文的伟大功绩。

我认真地读到最后一册的最后一页,才知道《柏杨版资治通鉴》的“家族成员”,竟然多达四十多人,这组专属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地努力耕耘,加强了丰收的成果,我们诚挚地表达钦佩和感谢。同年《中国人史纲》也被列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父亲高兴,我们也都与有荣焉,他一生岁月之中,没有几次能有这样的鼓舞和欣喜。

《中国人史纲》,柏杨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02

回到匆匆离开四十年的故土

父亲翻译《资治通鉴》期间,写信到大陆寻找失散四十年的两位女儿:艾绍荷之女冬冬,和崔秀英之女毛毛。历经几番周折,终于寻女成功。三年后,父亲跟张阿姨从台北飞到香港,大姐冬冬从辉县、二姐毛毛从西安,也分别抵达香港,随即上演一段热泪满盈、紧紧拥抱的感人情节,团圆的喜悦无以言传。回台之后在餐桌上,父亲还在细细回味这匆促又温情的七天。我和弟弟垣垣、么妹佳佳,都幸运能有两位心地善良、颇为大器的姐姐。

父女七天短暂的相聚,于1987年7月14日依依不舍地离别,父亲忽然扶在栏杆上失声痛哭。就在这一天,还有一件改变世界的大事发生:准许台湾民众前往大陆探亲。同时大陆也宣布改革开放,欢迎在台湾民众回乡探亲。这是两岸恢复往来的起步。父亲感叹地说:“沧海桑田,一个梦幻,接着一个梦幻。”

1988年9月,父亲飞抵上海,这离1949年2月,他跟随吴文义先生来台,已经40年了。上海是他最后离开大陆的城市,也是回到大陆的第一个城市。面对眼前的光景,心底不禁感慨万千。

父亲第二站到了北京,在接受日本《读卖新闻》和中国《人民日报》,以及各媒体采访时,父亲赞许大陆的改革政策,而对自己著作在大陆年产千万元的“盗版”,他承认,很高兴大陆读者喜爱自己的作品,但政府需要制定法律并长期倡导,培养人民守法的观念。

这次大陆之行,原安排有一场演讲,最后却又更改为座谈会。这次座谈的主题,除了中国“酱缸文化”的问题、“四个现代化”的问题。父亲的观点十分清晰明确,让与会师生都能得到最深入的认识,也都得到最精辟的见解。接着,父亲又要去河南故乡,也是我在二十四年后才踏上的河南辉县,对我们父子两人的意义,却几乎相同。他去,是回到了匆匆离开四十年的故土,为他的父亲郭学忠先生立下一碑;而我去,是五十年来第一遭,是将我的父亲柏杨的骨灰下葬,以及两年后,家族聚集在“柏杨”墓园里,鞠躬献花与追思凭悼。

父亲在我爷爷碑前跪下叩头,不断饮泣。我这两位姐姐的母亲——艾绍荷和崔秀英,已先后去世,我的大姑姑郭育英女士,也在一年前的1987年,父亲在香港与两位女儿会面之后的次月,与世长辞,只留下不识字的女儿窦方爱。

父亲心痛地说:“往日种种,遗恨留到黄泉。”不禁万分唏嘘。他还特地回到1933年读书的母校辉县县立小学,看到架上陈列着全套的《柏杨版资治通鉴》,昔日老师克非和侯万尊,以及邓克保的影子,都一一浮现。隔天又回到1936年曾经开除他的百泉初中,甚为怀念已经逝世的梁锡山校长。在图书馆又看到自己所有的著作,他觉得十分感动。

晚年柏杨与妻子张香华。

在辉县市区,父亲终于亲眼看到了传闻已久、由雕塑家李学先生为自己雕塑的丈高半胸雕像。

父亲离开辉县之后,又到西安探望我的二姐毛毛,不久就因为水土不服,加上严重感冒,只得结束这一个月的旅行,提前返回台湾。返台之后,他把这次返乡之旅的各种见闻,写了一本十二万字、却又引起两岸争议的散文报导《家园》,于1989年的5月出版。然而在同年年底,就进入了日本畅销书的排行榜。

此行,父亲的心愿都了了,了无遗憾了。父亲在《中国人史纲》第一章,有这样一段像诗一样的文字:

“中国版图像一片和平宁静的海棠叶,台湾岛和海南岛,像镶在叶柄下方的两颗巨大珍珠,南中国海诸岛,则是无数散落在碧绿海水中的小的珍珠群。”

这就是父亲心中永远的家园。看他这段叙述,就知道他的家园,在他心里、在他眼底、在他笔下,是美得这么高贵。对自己所招来是侮辱谩骂,或是赞赏美誉,他都能欣然接受,因为他认为,如果自己都没度量接受批评,怎么批评中华文化?自己也在酱缸里搅和,跟别人一样酱臭满身,连自己都分辨不清,又如何告诫别人身上的异味?

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谦卑地评论傲慢、诚实地谴责欺骗,当然还要把丰余的分享缺乏,让热情来感动消沉,让中国人的灵魂苏醒,让中国人都有自豪的素质,能够跃升而起,成为世界最高贵、最有尊严之泱泱大国的优秀民族。

作者 | 郭本城

编辑 | 徐悦东

导语校对 | 何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自然现象的作文 学生运动会作文 青岛栈桥作文 爱如潮水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350字 珍惜粮食作文 作文说明方法 教师节的作文开头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作文 雨作文400字 满分作文中考 周末的早晨作文 美女拉肚子作文 观察蚕的作文300字 艺术人生作文 我的演员梦作文 考试中的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300作文 作文有妈妈真好 四年级第三单元写作文 学校介绍作文 秋800字作文 用书信的格式写一篇作文 象征意义的作文 高职高考作文 描写班主任作文 静的魅力作文800字 一事一议作文600字 戴帽子的鱼作文 丝绸之路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