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有什么故事?

2020-11-19 21:00:01
相关推荐

苏轼在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中了进士。他和弟弟苏辙这一年参加科举考试,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发生,不过,这要先从他的父亲苏洵说起。北宋文学家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才气纵横,笔力雄健,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代,均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可惜的是,这位才子却科场蹭蹬,一生未能进士及第,这成为了他毕生的遗憾。好在,苏洵的人生理想在他儿子的身上得以实现。嘉佑二年(1057),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兄弟俩向父亲报喜时,苏洵百感交集,脱口念出了四句打油诗: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嘉祐初年(1056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进京赶考。他们去拜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读了三个人的文章,大加赞赏,他不仅极力夸赞了苏轼和苏辙,而且向朝廷推荐了苏洵。于是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父子的文章,父子三人名震京师,被人称之为“三苏”。到了第二年,各地的考生齐聚京城,准备参加考试。据说,有一次,魏国公韩琦很惊讶地问自己的宾客:“今年有二苏在,怎么还有那么多的考生敢来同场竞技?”这话流传出去,居然有不少考生没有参加考试就回去了。可见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声之大。到了八月中旬,会试即将进行,谁知苏辙却突然病倒了。

韩琦非常欣赏二苏兄弟,就向皇帝上奏说:“今年参加进士考试的人中,声望最高的是苏轼苏辙兄弟。可是苏辙突然生了急病,怕是赶不上考试的时间了。这两兄弟之中有一个不能应试,恐怕天下人都会很失望,希望陛下能把考试延后一些,等苏辙病好了再举行。”仁宗皇帝也听到了二苏的名声,就答应了这个请求。韩琦就一直关注着苏辙的病情,直到他完全康复后,才上奏朝廷安排考试。这一年的考试,仁宗亲自出了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主考官正是欧阳修。在阅卷的时候,有一份试卷深深吸引了他,这篇文章说理通透,文辞华美,是极上乘的作品。欧阳修在这篇文章里读到一个典故:“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意思是说古代帝尧时审理案件,皋陶多次判决囚犯死刑,尧却多次赦免囚犯。欧阳修觉得这个典故用得很好,但也觉得很奇怪,这个典故出在哪里呢,自己怎么从没读到过。他就询问副主考梅尧臣,梅尧臣疑惑地说:“我也没读过。”这份试卷在本次考试中脱颖而出,本应取为第一名。但欧阳修觉得这篇文章,很像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作品。若是取为第一,怕有人要说自己徇私舞弊,于是就把这一篇列为第二。发榜以后,他才知道这份试卷的作者是苏轼。后来,苏轼来拜见主考官,欧阳修忍不住问:“‘尧曰宥之三’的典故出自哪里?”苏轼笑呵呵地说:“出在《后汉书·孔融传》。

”苏轼走后,欧阳修找出《后汉书》,把《孔融传》翻来覆去地读了几遍,却根本找不到这个典故。过了几天,欧阳修又见到了苏轼,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苏轼笑着说:“《孔融传》里写到曹操平灭袁绍后,把袁熙的妻子甄氏赐给了儿子曹丕。孔融嘲笑他说:‘武王灭纣后,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很遗惑:‘此事在哪里记载?’孔融就说:‘下官是以今日发生的事情来看,想当然而已。’学生我在文章里写的尧和皋陶的事情,也是这样,想当然而已。”也就是说,这个典故是他编出来的。欧阳修这才恍然大悟。欧阳修胸襟广阔,不但没有因苏轼开的这个玩笑生气,反而逢人就夸:“苏子瞻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年级下册优秀作文 三年级上册作文100字 我的烦恼800字作文 有趣的事作文500字 考试考砸了的作文 我的青春我的梦作文 冬天作文600字初中 军考英语作文 川剧变脸作文 第一次坐高铁作文 校园一角300字作文 游什么作文400字 随便写一篇作文 包粽子作文500字 以家乡为主题的作文 中考议论文满分作文 有书真好作文 路在脚下作文 作文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的愿望作文500字 厦门之旅作文 描写蒲公英的作文 家和万事兴作文 秋作文600字初中 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高起专英语作文 发现诗意作文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作文 以亲情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