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语文如此重要 如何让语文给自己拉拉分?

2020-11-21 13:10:01
相关推荐

随着新课改和高考试题改革的推进,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对其中原因简单总结如下:

国家大局层面——强调文化自信,弘扬核心价值观,使得各学科的命题元素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

如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引向“月亮到地球有多远”的探究;从庄子“一日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探究等比数列;从“水中月,镜中花”谈光的反射,探究成语“高屋建瓴”中包含的重力势能,以及“四两拨千斤”蕴含的杠杆原理等等。

高校人才选拔角度——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越发注重选拔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复合型人才。

而文化底蕴对中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筑基作用。落实到各学科的命题中,则是强调各学科知识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的应用,即,文字信息逐渐被拉长的情景应用题。最终使得孩子理解能力和阅读能水平的差异会更加明显地反映在各科试题的做题速度和最终的成绩上。

个人发展内在需要——经济全球化,一切的一切,都鞭策着这个时代里的每一个人,个人是社会机体的神经末梢,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之需,而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因为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之本,写作是终身学习的必修课。叶圣陶先生曾经说:“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

总之,语文学习关系到各学科的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那么,作为高中生如何学好语文呢?我认为必须强化如下几种意识。

今天是第一讲:语言文字意识。

01语言文字意识

在我看来,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想把语文学好就必须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的存在价值。

很多学者专家,一线语文名师给成绩不理想的高中开提分秘方,多是两个字“读书”。

其大方向没有错,毕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学者专家们往往语焉不详。

在我看来,高中生来说早已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年龄,尤其是错过了“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阶段。我给高中生开书单通常是:人教版必修课本要求的几篇名著,以及和语文试题相近的小说选、散文集。高中生能挤出时间,把这些作品好好读一读, 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在我看来,高中生通过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应试能力,不在多,而在精。

这个“精”一方面是阅读“精品”(此处的“精品”为名词),古今中外的名著是精品,能被选入考试题中的小说、散文也是另一种“精品”。

另一方面是“精品”阅读。(这里的”精品“为动词),即对所读文章精读细品,推敲其”语言文字”的艺术。

一般人看文学作品,首先注意的是情节,更进一步会注意到其包蕴的思想,塑造的人物等。

如果情节引人入胜,思想耐人寻味,人物活灵活现,道理深入浅出,便觉得它好。往往会忽略所读书目的语言文字艺术,他们通常会把语言文字当作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管了。

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有的学生读书很多,语文素养却没有得到提升了。

比如学生读玄幻小说、推理小说、武侠小说、恐怖校园故事等,多是“飞上楼梯”直奔内容,双眼朝着楼层更高处探望,而非踩着语言文字的阶梯,拾阶而上,目光从未留意走过的每一步,这很容易迷路,甚至说栽跟头也在所难免。

这类学生读书时间再多,语文素养也不可能得到提升。

写作追求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读书时有意识去感悟作者语言的精确妥帖,是良好的语文素养的标志。

高中生在读、写、听、说活动中如果能养成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自觉关注的习惯,就走上了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正确轨道;否则,语文学习就会事倍功半,难见效果。

就我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而言,我在读文章时特别喜欢“咬文嚼字”,哪怕是房东俱乐部的一片楼市软文,我都会惊诧于慕容晏、南宫言等老师表达的生动和精准,常常对其中的好词好句把玩良久。

在我的写作实践中,我也常追求语言的流利和精准,开始尝试写作往往是字斟句酌,一篇文章要酝酿良久,养成习惯之后,就能驾轻就熟,流畅写作了,日更千字文,往往不在话下。

但如今,哪怕赶稿子,也不喜欢用“套板化”的语言,因为语言文字意识早已被我强化。

比如,写作过程我总会考虑我用什么句式和词语,举什么样的例子,怎么安排结构,才能把内心想要表达的思想,准确而生动地表达给读者。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高中语文测试中的多数阅读主观题,都要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推敲来解决命题老师设计问题。

比如,诗歌鉴赏中的品炼字、赏语言,小说阅读中的形象分析和主题探究,散文阅读的艺术手法鉴赏。

可以说,如果缺乏语言文字意识,我们对文本所写的思想、情感、形象等,就难以准确、全面、深入地把握,语言文字意识不强,我们读文章,甚至审作文题,读语文主观题,所摄取的内容都未必准确,甚至会对文字信息误会、曲解,最终结果是答非所问,谬以千里。

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强化语言文字意识,老师给出如下建议:

1.课外阅读。

语文之功,重在阅读,读书而无效,往往是方法不对头。

最好的阅读一定要有强烈的语言意识,读书时要精读细品,用心对语言文字进行玩味与推敲。

比如读高中必修课本推荐的名著名篇,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读书要带脑,边读边思考。

要对于其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圈点勾画,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之处,人物语言的传神之处。精读细品,见微知著,才能真正读出名著的精髓,作者的痴心和真味道。

比如,必修三《老人与海》选文——

老人在且战且败的情况下多次提及“轻快”,

第15段,“丢了40磅鱼肉,船走起来轻快些。”

第45段: “最后那一条鲨鱼撕掉了我好多鱼肉,可是船现在轻快了些。”

第87段:“除了掌舵,什么事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 ”

分析选文中的三处“轻快”不难看出,船之轻快,反映的是老人心之轻快,体现的是老人对待得失的从容镇静。

如果学生在学习《老人与海》,只是记一下故事梗概和老师总结的人物形象关键词,流于识记文化常识的水平,显然没可能应付考试,尤其是高考。

只要能养成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阅读对象可以不止于名著,课文、与试题类似的小说、散文、微信心灵鸡汤、中招宣传文章、精彩影视评论、教师下水作文等都可以成为阅读资料,都能从中吸取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沉淀出属于自己的语文素养。

2.课上学习。

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无论新授课文,还是名著阅读,一定要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主旋律展开,要关注作者是“怎么说”的(即如何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的)而不是只关注“说什么”(即把作者的文章肢解为形象、思想、情节、段落大意等),然后死记硬背。

这是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其他学科学习过某一章节的知识,往往只需要学生记住一些定理公式,然后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而语文学习需要多推敲语言文字本身,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来把握形象、推敲思想、理解情感。

无需记忆这些思想、情感、形象和情节(也很难记的住),只要有这样一个过程,语文素养就能得以提升。

3.课后作业

语文不要为刷题而刷题,作业先保质,再保量。认真做一道题,胜过草草做十道题。做语文作业也得有语言意识。

比如,精心推敲试题的设问;弄清命题老师的意图;认真作答,精心组织语言;还有,对照参考答案修正自己的答案的过程其实就是调整自己不规范、不准确的语言的过程,这几个步骤,如果都被灌注以强烈的语言意识,便都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成绩的提升。

4.写作过程

写作过程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过程,审题立意,开头结尾,遣词造句,结构谋篇,每一个步骤都是大脑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整理、总结的过程,和运用所学,进行创作和创新的过程。

相比于人人称道的阅读,我认为写作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一旦爱上了写作,其语文成绩的提升就进入了快车道。

读万卷书、记千首诗,对于高中生来说的确了不起,可这种任务电脑芯片都能完成,甚至完成得更出色。

所以说读书和记诵只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已,不能成为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准,而写作能力却是最真实可见的语文素养标志。

因为,能写的人,一定拥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滑冰作文400字 以失败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十篇中考满分作文 爸爸睡了作文 爱眼护眼的作文 校庆运动会作文 秋天的活动作文 令人难忘的一个人作文 作文序言怎么写 我的家乡400字作文 学会坚强作文400字 四年级防溺水作文 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作文 初一开学计划作文 有关友情的作文开头 校园一角作文200 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作文 关于姥爷的作文 北京介绍作文 愿景作文 介绍照片的英语作文 四年级书信作文 作文万能结尾句 一件小事作文350字 作文350字 4年级作文观察日记 未来的教室作文 植树节的作文400字 自我类作文 成功是什么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