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明代书法高峰董其昌时如何立起来的?

2020-11-27 01:10:01
相关推荐

董其昌成长在明朝社会最自由,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他出生后不久,便发生了著名的“张居正改革”,国家由弱变强,充满活力。他的家乡松江府文风昌盛,名家辈出,为董其昌未来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最原始的环境滋养。

董其昌自画像

在仕途上,当他走进权力的时候,正赶上万历皇帝懒政,董其昌当然也可以顺应地“懒”下去,专心对待他的艺术了。不过,即使这样,政绩不显的董其昌从一介平民最终成为从一品的太子太保,在仕途上也可谓人生赢家了。

纵观董其昌的一生,在艺术与仕途上游刃有余,时而进取,时而归隐,既能节节高升,也不为官场所囿,找到了爱好与职业的最佳结合点。那么,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董其昌书法

第一,学霸董其昌。

学霸不是个古老的名词,但用来形容董其昌再确切不过了。董其昌十七岁时参加松江府的会考,因为书写不够好而得了第二名,这刺激了好强的董其昌,他随后便把精力放在了书画上。

没有想到的是,董其昌对书画越来越痴迷,对科考反倒不上心了,这可急坏了他父亲。有一年,友人拿来一把空扇请董其昌题画,这本是很平常的事,但董父却忍无可忍了,当场把扇子撕个粉碎,不允许董其昌画。

在董父看来,董其昌是整个家族的希望,他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奋斗。然而过了一年又一年,一晃到了三十多岁,董其昌依然沉迷书画,连个举人都没考上。一二十岁没有功名那还好,如今眼看着周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有了不错的前程,董其昌也必须努力了。

恰好在三十二岁这一年,北京太学招收学生,他被录取了,于是,董其昌来到了北京,这对于董其昌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次行程。接下来他便开启了“学霸模式”,只用了一年就考中举人。第二年参加科考,北京太学的老师都认为,董其昌应该获得第一名,最后结果出来了,第二名。

接着参加殿试,皇上亲自主考,董其昌名次又往后了,全国第四名,二甲进士第一,与状元、榜眼、探花失之交臂。现在想想,能在全国最重要的考试中取得第四名,应该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期望很高的董其昌,心情一定是复杂的。

第二,全才董其昌。

董其昌是一位非常全面的艺术大师,全面不仅体现在书画成就上,更体现在文赋诗词论等各方面的修养上。我们分析古代书家,能兼擅画者并不多,这是因为,古代文人不画画很正常,但不写字则不可能。而董的意义,在于他的书法有绘画的滋养,绘画又融入到书法中,相得益彰,进而自成一家。

例如他对书写中墨的实践,明显比其他书家丰富、深刻得多。此外,他还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书画鉴定能力突出,甚至还写有不少政论文章。他的《容台集》在清代被例为禁书,这里收录了他任南京礼部尚书时所作的政论文章《笔断》,因为里面涉及到了后金而受到当局的禁毁。

此外,董其昌在雅文学(如元典的收集)与俗文学(向晚明知识界介绍小说《金瓶梅》)方面表现出独到的见解。

第三,高情商。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高情商是董其昌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们都知道,他小时候生活不富裕,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因为他结交了很多高质量的朋友,他们赏识董其昌的才华,董其昌也由此开启了顺畅的人生模式。结交的人中有达官贵人、商贾巨富,也有社会名流、收藏巨子。

纵观董其昌的一生,结交的朋友极少有中途翻脸的。他们平时与董其昌赏画谈诗,遇到困难时,会及时伸出援手。更难得的是,他晚年能结交各个不同政治阵营的朋友,朋友之间可以水火不相容,但他在中间悠游自如,显示出不同于常人的交际天赋。

董其昌的生命中出现过不少贵人,正是他们的帮助,让他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如官职做到从二品的莫如忠。董其昌和他的儿子莫是龙为知己,并一起跟莫如忠学习书法。有这样一个名望高、学问富、识见好的老师,董其昌的学书之路走得非常稳。曾经官至礼部尚书的陆树声也对董其昌给予关怀。

大收藏家顾正谊、项元汴、韩世能等都很看重董其昌,董其昌在他们家,见到了很多对其艺术道路影响深远的古代经典作品。还有一个人曾经帮助过董其昌,这个帮助是一次性的,董其昌要去北京太学求学,也曾在太学上过学的人叫范尔孚,十分看好董其昌,便拿出一笔钱作为资助。

以上大多是在董其昌发迹之前的好朋友,这样的友谊董其昌持续了一辈子。到了北京后遇到的贵人就更多了。比如说科考的主考官许国,非常欣赏董其昌的才华,达观禅师对他修禅影响至深。还有明代首辅王锡爵、叶向高在他遇到事情时,都会倾心帮助他。

到后期,董其昌的交往更复杂了,复杂到东林党也交,阉党也交。他虽位高但不抓权,只潜心书画,不对任何人造成威胁,两头不得罪。在阉党和东林党争斗正酣时,他的官阶却从三品到二品再到从一品,被双方一步步送到人生的最高位。

第四,视野开阔。

与显贵交往,使董其昌人情练达,思想活跃,特别是他还做过“帝师”,见过大人物、大世面,心胸自然宽广无碍。与巨贾收藏交往,使他的艺术有本,视野开阔,下笔也就不碍于一笔一画。二十四岁时,他在南京看到了王羲之的《官奴帖》,大有所悟。

董其昌最开始看到的名帖都是朋友的,到后来他也成了鉴定家、收藏家,就有更多机会细细地研究和把玩书画名帖了。董其昌年纪轻轻,便在古今名帖上作诗题跋,试想当代谁会有这样的机会呢?现在在展厅看一眼真迹,可能都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更遑论把手展玩、题诗作文于其上了。

第五,禅意人生知进退。

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这是那时所有年轻人的追求,年轻的董其昌也一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借助国家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但董其昌与那么多文人不一样的是,他有可以依赖、退守的精神家园,那就是书画。

《明史》评价董其昌:“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他的画室叫做“画禅室”,他的书房叫做“墨禅轩”。董其昌把禅理、禅意融会贯通在自己的生活中、书画里,成为伴随他一生的思维方式。也因此看待万事万物,处处有禅,处处有境,当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便不会为物所累。

第六,身体好,高龄。

董其昌八十二岁去逝,在那个时代是高龄了,这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如果在行进的过程中过早夭亡,那他便不足以有如此大的成就。他这一辈子,从上海到北京,再到福建、湖北,去了很多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有赖于健康的身体。他每次归隐时都说自己身体不好,但实际上身体好得很。七八十岁时手握毛笔,热情不减当年,感觉有用不完的精力。面对艺术他从不怠懈,从不偷懒,不知是长寿成就了他的书画,还是书画成就了他的长寿。

第七,教育成果斐然。

晚年的董其昌书法影响越来越大,有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形成了以董其昌书风为中心的华亭派,光芒盖过稍早之前的吴门书派,并一直延续到清中期。受其影响的有陈继儒、王时敏、查士标、八大山人、姜宸英、孙岳颁、查升、何焯、张照、王文治、铁保,等等,更何况还有康熙、乾隆两位帝王的推崇,这些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较大的影响力,反过来又推高了董其昌的成就。

董其昌书风由明代到清代、由上海到全国,成为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田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生活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难忘的端午节400字作文 以sports为主题的英语作文 我渴望长大作文400字 生活需要宽容作文600字 有关端午的作文500字 旧事重提作文800字 我在挫折中成长作文600字 有什么真好作文400字 我的班主任我的班作文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作文 我是个好孩子作文400字 描写含羞草的作文300字 难忘的寒假作文600字 端午情怀作文400字 像春天一样作文800字 我的读书经历作文500字 温暖在岁月中流淌作文 有梦想真好作文600字 家与国作文600字初中 做文章还是作文章 我感受到了什么的魅力作文 开心的那一刻作文500 关于春天的作文400字左右 幸福在我身边作文500字 第一次包饺子作文300字 我们一起来作文600字 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作文 我最什么的人作文600字 我找回了自信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