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 孩子跟爸爸不亲近?因为孩子内心 缺乏父性的力量

2020-12-22 19:35:01
相关推荐

“妈,我回来了”、 “妈,饭做好了没”、“妈,你把我的衣服搁哪了”,这是很多孩子与妈妈的日常。即便很多孩子长大成人,离家工作后,爸爸想要知道孩子的近况,也需要靠妈妈来转达。有时妈妈也会提醒孩子,多跟爸爸聊一聊,接受了建议的孩子,跟爸爸简单问候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句:“爸,我妈呢?”

同为孩子的抚养者,待遇却是天差地别,很多父亲的内心都有被忽视的感觉,既有羡慕,也有失落。自己明明努力赚钱,拼命工作,为家庭也付出了很多,为什么孩子跟自己的关系,却没有那么亲近?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孩子天生跟母亲有着天然精神连接,在出生之前,孩子在母亲的子宫中成长10个月,而出生之后到1岁之前,孩子也都把自己与母亲当成一个整体。

孩子饿了的时候,有母亲的乳头,孩子冷了,有母亲的怀抱,在孩子的感觉中,母亲是自己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母亲对于孩子的有求必应,也让孩子有了完全的安全感,对母亲的这种无条件的依恋,在心理学中,也叫“母子一体性”。1岁之后随着孩子的长大,开始跟母亲做分离,孩子慢慢有了个体感,开始接受并适应,一个既有有父亲的男性力量、又有母亲无私包容的家庭关系。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她)的成长需要经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蜕变,终究会有自己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如果说母亲是一个人潜意识中的对自我的认识接纳,这是母性的包容,而父亲则赋予了孩子对外在世界的探索能力,这是父性的支持。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其实更是一个母性和父性补充和平衡的过程,一个生活感受相对快乐,内心状态稳定的人,必然一个人格完整的人,或者说生活在一个相对幸福和完整的家庭。

只有给予了孩子父性力量的支持,孩子也才会回馈给父亲相应的情感依恋。这也是很多觉得跟孩子关系不那么亲近的父亲们,所希求的一种亲密关系。

但在很多普通家庭中,父亲这个重要的角色,却成为了一个隐形的角色,平时赚钱养家,节假日回家休息,缺失了孩子成长的陪伴,错过了很多,孩子最需要父性力量支持和引领的时刻。

家庭的行为模式,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人生,这不是内心的对抗所能化解的,会埋藏在一个人的潜意识中。比如,很多觉得自己的父亲不称职的男孩,最终也会带着父亲身上的性格缺陷,成为一个让自己未来的小孩,也不太满意的父亲。

在平常聊天中,经常听到一些女性的抱怨,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上几年级,看到成绩不好的孩子,只会训诫一顿。如果一个父亲,缺席了家庭的日常,不知道孩子,是如何长起来的,经历了哪些头疼脑热,只看到孩子妻子照顾孩子的不足,那孩子跟父亲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

孩子长大成人、工作以后,作为一个拥有社会角色的成年人,也许会理解父亲养家糊口,在社会上打拼的不易,但那个时候,已经错过了很多本该亲近的美好时光。

孩子跟父亲不亲近,父亲陪伴的缺失是因,引发了孩子对自己内心父性力量的否定,这会转化为孩子对父亲的针对、挑衅,这才是最严重的果。即便长大成人之后,明白了一个成年人,也是有力量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成长时期的缺憾,而孩子的潜意识中,却很难,不把对自己内心力量缺乏的不认同,投射成对父亲的怪罪。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信的作文 事情的作文 作文150 未来的作文 作文《梦》 奶奶作文 作文游记 我喜欢 作文 英语高中作文 信 作文 信 作文 作文 幸福 作文 梦想 作文 春节 摘抄作文素材 学校作文 作文二年级 美丽作文 100作文 中国作文 和谐之美美在友善作文600字 初中记叙文优秀作文600字 初中亲情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写事的作文450字六年级 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作文6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200字左右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 二年级劳动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