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老舍的儿童教育观来源于哪里?是时代的背景还是国内外从教经历?

2021-01-02 15:45:01
相关推荐

在儿童教育上,老舍有着独特的理念,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作品中都深深地渗透着老舍独特的教育理念。探究老舍儿童教育观的来源,老舍自身对儿童的喜爱,对幸福童年的向往,以及近代社会对儿童本位的内在诉求,特别是在五四时期对“发现儿童”的呼声响彻教育界与文学界,这些力量都促使着老舍去关心与思考儿童教育。同时,多年的从教经历也使老舍能够更深入地去了解儿童教育现状,去反思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追溯老舍儿童教育观的来源,能更全面地认识老舍独特的儿童教育理念。

对儿童的无限热爱

从老舍自身角度去探究,可以窥见老舍对于孩子有着无法言语的热爱,这种热爱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在生活中,老舍自己完全像个大孩子,用自己的行动给儿童们一些快乐。在重庆北碚时,“可以看见他和孩子们一起放风筝,一起下棋,一起猜谜语,他爱看孩子们写字画图,以为是一大乐趣”。在孩子们身边,老舍才觉得安宁、踏实。不仅如此,老舍始终怀有一颗童心,他与许多同龄人是好友,且也和这些同龄好友的孩子们也是非常要好的好友。他给这些孩子写信,一封信,“足以引出孩子无限的兴奋与自豪”。老舍与孩子们之间没有严格的尊长关系,他以儿童的视角,怀着一颗跳动的童心与儿童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孩子们看来,他们也把老舍当作了“自己人”,因为“他们觉得舒伯伯是最能平等对待他们的人”。孩子们爱老舍,老舍也热爱他们,如他自己所说“我爱孩子,他们是光明,他们是历史的新页,印着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儿—我们只能向那里望一望,可也够痛快了,那里是希望”。他也说“我爱小孩,我注意小孩子们的行动”。字里行间表达出老舍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无限热爱。许多同时代的作家也纷纷称赞老舍是一个真正热爱儿童的人,冰心说老舍“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孩子的人”。曹禺说老舍“他非常爱儿童,爱别人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正是对儿童发自肺腑的热爱,他愿意永远做“孩子的头”,愿意与孩子们一同玩耍。

除了生活中的一切行动和同时代作家对老舍的描述彰显着老舍对儿童的热爱,最能说明老舍爱孩子的,大概还是他的作品,在他众多作品中,有四部长篇小说是以儿童为主人公或者以儿童为中心描写他周围的世界,《小坡的生日》、《牛天赐传》、《小人物自述》、《正红旗下》,还有多部短篇小说也对儿童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与描绘,比如《小铃儿》、《新爱弥耳》、《小木头人》等,对儿童的描写使老舍成了“写孩子最多的中国现代作家之一”。基于对儿童的无限热爱,所以在三十年代创作以“儿童为本位”的《小坡的生日》这一著作时,老舍用浅明简确的语言描绘了儿童世界的天真烂漫、纯真活泼,勾勒出儿童的乌托邦世界。因此他愿意“再写一两本《小坡的生日》这样的小书”。如冰心所说“老舍若是不死,他还会写出比《宝船》、《青蛙骑士》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热爱儿童,就是热爱着祖国和人类的未来!”

悲惨的童年经历也让老舍对儿童充满了怜爱和同情之情,八国联军的入侵,使老舍一岁半就失去了父亲,自幼家贫体弱,直到九岁才入学。在“那年月,有多少儿童被卖出去或因饥寒而夭折了啊!”困苦的条件下,老舍“刚一懂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不堪回首的童年经历,使老舍对自由、快乐的童年充满了向往,也使他对儿童更加的倾注,更加的热爱。

总而言之,老舍对儿童的热爱,使他更愿意去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一切,也包括老舍对“怎样教育儿童,教育什么样的儿童”进行了思考。

时代推动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扬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对中国几千年来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扼杀人性的纲常礼教遭受了极大的打击,在这个时期,“人”被发现。在人的发现的时代气氛中,作为人类个体生命初始阶段的儿童,其生命形式,内在精神,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获得了肯定。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构建现代儿童观的努力,使儿童以独特的生命价值重新被认识。随着外国教育小说、理论著作的译介与传入,西方先进的理论学说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引入,束缚与禁锢儿童活力的封建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早在 1915 年,《新青年》创刊号所载译文开篇即曰“儿童者成人之根基也”,②揭开了“儿童的发现”的序幕。进化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动力,五四运动前期,杜威的来华讲学,使西方先进的儿童教育观念更深彻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界乃至思想界,杜威“儿童本位论”的教育思想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对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背景下孩子的教育”进行了纠正。儿童是人的最初发展阶段,因此,“儿童的发现”是“人的发现”的重要一环。

在时代的推动下,不少文学家也都积极把焦点转到儿童身上,如鲁迅在杜威访华五个月后,即发表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重要文章,在文章中鲁迅声明“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儿童为本位”,批判了错误的封建教育,同时在《狂人日记》中还喊出了“救救孩子”的第一声。同时,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也突破了对儿童的粗浅认识;冰心、叶圣陶也纷纷写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儿童作品;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老舍也很关注儿童解放问题,1923 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小玲儿》,开始对儿童的人格养成问题进行思考。

“儿童的发现”对中国千年封建文化思想束缚下“缩小的成人”或“小大人”进行了有力的冲击,尤其是“五四”时期对儿童的重视,把儿童看作独立的个体,并承认儿童个体生命价值,这是 20 世纪中国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对儿童期望的具体体现。这一时期对儿童的肯定开启了中国重新审视儿童生命价值的新征程,先进知识分子的呼吁与倡导,是“儿童本位”内在诉求的具体体现,老舍作为五四运动的旁观者,深受这个时代思想潮流的影响,老舍曾说“没有‘五四’,我不能变成个作家。‘五四’给我创造了当作家的条件”。他也指出了原因“我的思想变了。‘五四’是反封建的。我幼年入私塾,第一天就先给孔圣人的木牌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后来,每天上学下学都要向那牌位作揖。到了‘五四’,孔圣人的地位大为动摇……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应该做礼教的奴隶”。五四时期启蒙精神的闪现,使老舍对社会打开了一片新的认识,敢于质疑孔圣人且对传统礼教进行重新的审视。正如他自己所说“‘五四’运动送给了我一双新眼睛”。“五四”时期的思潮推动老舍重新审视“传统的旧教育”,促进了老舍儿童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时代的推动为老舍儿童教育观提供了契机。

国内外从教经历

老舍儿童教育观的形成与其多年的从教经历分不开。自 1918 年 7 月老舍担任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校长开始,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近20 年的从教经历为老舍真切地了解儿童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推动了其教育观的形成。

1913 年老舍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五年后,即 1918 年 6 月,老舍以品学兼优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7 月被委派到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校长,自此开启了他的从教生涯,并与教育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1919 年冬京师学务局派老舍与刘耀曾、荣英、王峰三位优秀小学校长共同去江苏考察小学教育,老舍及其他三位校长用时一个多月,到过南京、无锡、上海参观访问了二十多所学校,从学校编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验设备等方面作了细致全面的调查,并在回京后,联名写了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荣英、刘耀曾、王峰、舒庆春等参观苏省小学教育报告》,文中着重介绍了二十多所学校的基本情况。这次访谈考察对老舍的办学和改革也是一次极好的借鉴和推动,通过参观别校治理模式,更新自己的办学理念,老舍作为校长,学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其任职期间,其政绩有目共睹,用其挚友罗常培的一句话说“三年考绩,品学特优”。由于老舍治校有方,很快在 1920 年 9 月被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又开始了两年“督学”生涯。在担任劝学员这段时间内老舍大刀阔斧地做了几件与教育相关之事,一是就奸商韩兆祥破坏东坝镇国民学校一事,上书京师学务局,要求查处他,但由于当时情况复杂,当权者再官官相护,此事便不了了之。

二是老舍还上书京师学务局,建议解散 17 处不合法的私塾学校,这次上书集中地体现了老舍早期的教育改良观,他认为“不良教师挟陈义以阻挠教育者。亦所在皆是。苟非严去根株,任其繁衍,实足妨碍学务之发展”;“维持学校必先取缔私塾为根本解决之法”,“惟有尽先淘汰私塾不可缓之举”;“其私自设立并未呈报者,应一律解散,以为整顿之初步”。三是老舍在 1921 年夏,还主办京师私立小学教员夏期国语补习会并被推举为这次活动的经理,该会主要是吸收私立小学教员补习国音、国语文法和国语教授法。在主办国语补习会期间,老舍还起草了《京师私立小学教员夏期国语补习会纪事<弁言>》,并指出“小学界,有国语补习会之成立。是教育者之肝胆轮囷,终为社会范,为尤可记也。”通过这次补习会的举办,更加彰显出老舍对教育事业的热心。在劝学员岗位上工作的两年,老舍办事认真积极,由于他和地方上的保守顽固势力处于尖锐的对立中,不愿在恶势力中敷衍,他决定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还是去教书,他喜欢天天和天真的孩子在一起。所以老舍去了“贫儿学校”、“地方中学”作义务教员,后又到西城地方服务团附设的高等级国立小学主持学务,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平民精神陶冶儿童心,以勤劳主义锻炼儿童的身,以自学主义发展儿童的脑”。学校课程均采用新教材,课外作业尤注重实践,比如有木工练习、烹饪实习等,这些先进的办学理念也深深地影响着老舍的教育观念。四年的小学工作经历,无论是作为校长亦或是劝学员,还是义务教员,老舍一如既往地为教育事业献身,不断地力图尝试破除旧有的教育观念。

学校课程均采用新教材,课外作业尤注重实践,比如有木工练习、烹饪实习等,这些先进的办学理念也深深地影响着老舍的教育观念。四年的小学工作经历,无论是作为校长亦或是劝学员,还是义务教员,老舍一如既往地为教育事业献身,不断地力图尝试破除旧有的教育观念。

后来到 1924 年,老舍经宝广林、易文思推荐,应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之聘,赴英任教古文和官话的讲师。自此老舍开始了旅英从教生活,从 1924-1929年,五年的英国从教生活对老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先进的儿童教育观的产生变得可能,“老舍儿童教育观的现代化,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西方化’。这种西方化是在其阅读大量的小说及与人打交道过程中获得的。”在英国期间,老舍除了教书以外,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通过阅读英文文艺名著老舍明白了文艺风格的劲美不必要花枝招展,而是仗着简单自然,乃至老舍读到《艾丽司漫游奇境记》等作品后明白了用儿童的语言,只要运用好了,也是可以成为佳作。从英国回国途中,途径新加坡,老舍撰写的《小坡的生日》,用通俗自然,简单平白的语言对儿童玩的重视、对游戏的态度、不合逻辑的跳跃方式,甚至后半段的梦境描写、让猫狗讲话等等与《艾丽司漫游奇境记》几乎如出一辙,惊人相似。

老舍在英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史,并明确指出“文艺复兴的大胆是人类刚从暗室里出来,看到了阳光的喜悦”,“文艺复兴的啼与笑都健康”,对于老舍而言,使其收益最大的是但丁《神曲》,这部作品使老舍明白了肉体与灵魂的关系,更懂得了文艺的真正深度。1928-1929年,老舍又开始读英国与法国的小说,老舍不舍昼夜,用心阅读学习了英国的威尔斯、康拉德、美瑞地茨,法国的福禄贝尔、莫泊桑等作家的著作,通过大量地阅读老舍归纳出这些文人学者对他的影响,并体悟出“小说已称为社会的指导者,人生的教科书;它们不止供给消遣,而是用引人入胜的方法做某一事理的宣传”五年的留英生活使老舍感受到东西方的巨大差距,在东西方文化的参照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可见国外的从教经历对老舍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如老舍自己所说“二十七岁到英国去教学,这是我的思想变化一大关键”。五年的英国生活极大的开阔了老舍的视野,对老舍文学创作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多年的国内外从教经历对老舍教育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拓宽了老舍的教育视野。最终,由于受战争的影响,在紧张的局势下济南地区的学校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老舍毅然决定离开济南,奔向武汉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走向抗日的道路,结束了他的从教生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心态作文600字 争做美德好少年作文 那一刻我真幸福作文500字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敬佩作文 最美的花作文 小学作文打雪仗 康定游记作文 点津作文 鸳鸯湖公园作文 临清的名胜古迹作文 武术操比赛作文 爱心节作文500字 观察仙人球的作文 表现人间真情的作文 以感谢为题的作文500字 我能行的作文400字 盘龙大观园作文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 天津之旅作文 美丽的贾汪作文 描写丹桂的作文 宽容的作文600字 描写手法的作文 中学优秀作文大全 属予作文 与妈妈为友作文 写动物和植物的作文 神奇的笔作文200字 楼道里的烛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