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怎么才能写好高考记叙文?

2023-05-29 04:04:04
相关推荐

怎么才能写好高考记叙文?

导语:翻阅近年高考作文,会发现但凡写得好的记叙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擅长描写。如果说记叙是记叙文的骨架,那么描写就是记叙文的血肉。记叙当力求要言不烦,而描写则需精描细画。那些优秀的考场记叙文就是用精当的语言文字描画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的。因此,高考记叙文,若想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就要学会在记叙文中加入精当的描写,让记叙文的血肉丰满起来。那么怎么才能写好高考记叙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写作指导,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一、记叙文渲染环境氛围

人物的活动离不开环境,环境和人物密不可分。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如其分地描写环境、渲染氛围,不仅能充实文章内容,还能烘托人物心境、塑造人物性格,突显文章的主旨。

1.营造氛围

好的记叙文往往流溢着某种气氛,能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感染读者的心。因此用环境描写渲染氛围,无疑能为叙事增光添彩。

201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朽叶的桅子花》开头就有一段精彩的环境描写: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喝,一路的葱蒜,噼噼啪啪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文字洗练,描写精当,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温情,宁静安详的老巷,为温婉而优雅的卖锅贴的老太太的出场营造了安静祥和的氛围,透过文字耳边仿佛传来小贩的吆喝声和锅贴放入煎板上噼啪声,字里行间似乎飘荡着一股诱人的锅贴的葱香味。

另一篇满分作文《薄暮依旧炒米香》中的环境描写同样精彩。开篇用细腻生动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村子里静谧安宁的氛围。“夕阳笼罩下,村口一片静谧安宁。橘红色的阳光渗过茂绿枝叶间的缝隙,在天地间洇出一幅金灿灿的油画。”结尾处写道:“薄暮依旧,炒米香,吆喝声渐渐地,渐渐地,寂了下去。”与开篇相照应,一种淡淡的惆怅氤氲在字里行间,耐人寻味。这样的文字怎能不赢得阅卷者的喜爱呢?

2.记叙文中用环境描写烘托心境、塑造性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物有何种心境,周围的环境也会附着上什么样的色彩。如果能在记叙文写作中,把那些浸润着独特感受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

鲁迅在《药》中写到华老栓为儿子取药前后的心境时,两次运用了环境描写。取药前秋夜的天空只剩下一片乌蓝,屋内的油灯弥漫了青白的光,由此我们感受到的是华老栓心头的沉闷与压抑。而取药后太阳出来了,在老栓的眼前显出了一条大道,虽寥寥一语,却生动地展现了老栓因儿子的病有救了而豁然开朗的内心。前后环境的巧妙呼应与对照,用笔精练,让人物的心境显露无遗。

优秀作文《我家的“老顽童”》中写道:

“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了。”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词急切地望着我。微黄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

其中对微黄暖阳的描写可谓意蕴深刻,耐人寻味。温暖的色调给人以力量,垂暮之年但不服老的爷爷周身散发着生机与活力,他学英语的热情令人感受到一股奋进的"暖意,这里的环境描写折射出爷爷性格中乐观进取的一面,“老顽童”充满朝气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可见,在高考记叙文的写作中恰当地加入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能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的叙事情境中为你的文章增光添彩,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2二、记叙文细腻描画人物

很多学生写的记叙文平淡单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物形象不鲜明,缺乏感染力。因此,要让记叙文丰富起来就要学会细腻刻画人物。

1.绘其形状其貌

(1)见其人即绘其形

我们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个人的外貌。因此人物出场时就要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容貌、体态、穿着等,尤其要描画出人物的神韵,给人以直观的印象。

鲁迅在孔乙己出场时,寥寥几笔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贫穷苍老却又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落魄书生的形象。“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用极其精练的笔墨既点明了他不同于短衣帮的书生身份,又写出了他的落魄。高大的身材,青白的脸色,皱纹间的伤痕,凌乱的花白胡子以及又脏又破的长衫无一不在读者面前清晰地呈现了孔乙己的贫穷与苍老。长衫虽然破旧不堪,似乎十年未洗未补但他依然穿着,因为这是他身份的象征。虽然身材高大,他却不愿靠自己的双手谋生,不甘与短衣帮为伍。这样的出场无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预示着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高考要在短短的千字文中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更要在人物出场时描画出人物的神韵,给人以直观的印象。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小巷面条香》,开头就用简括的笔法为我们呈现了小巷面店的主人——一位阅历丰富、透着智慧的老人。“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缥缈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精瘦”写出了老人的勤劳,“悠闲地抽着烟”“深邃的眼”显露着老人阅尽沧桑的从容与智慧。这样的描写简洁鲜明,无疑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2)关键处状其貌

当然,并不是人物一出场就一定先要描写外貌,随着情节的发展,为表达主旨与情感的需要恰如其分地加入外貌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旨大有裨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人难以忘怀,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具体描画父亲的背影,而是在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情节中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描绘了父亲的背影,此处有了前文情感的铺垫,父亲爱儿子的深厚的情感被推向了高潮,作者注视着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的背影时内心的情感瞬间决堤,喷涌而出,此时对背影的细致描画犹如一个特写镜头深深地定格在作者的心中,也定格在每一个读者的眼中。因此在情感表达的高潮处恰如其分地加入外貌描写自然会收到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

学生的优秀习作中也经常使用这种写法。比如有人在写清洁工时,就将镜头聚焦到他们清理疏通污水管道的情景。敞开的污水管道,散发出一阵令人作呕的恶臭,过往的行人一脸嫌恶,掩鼻而走,步履匆匆,嘴里还不停地说道:“臭死了!臭死了!”他们只是侧身而过,就被这浊臭驱赶着,而那些清洁工呢,他们不怕脏,不怕臭,不在乎别人的嫌恶。更让作者吃惊的是其中一位清洁工竟然跪下来用手掏出管道里难以清理的垃圾。作者就在此处细腻刻画他的外貌:他穿着半旧的橘黄色和黄色相间的工作服,脸色黝黑,额上的皱纹像木刻一样又深又密,被汗水浸湿的花白的头发贴在额头上,一双黧黑粗糙的大手沾满了污迹,他趴在污水井口,吃力地从污水管道掏出乌黑的散发出股股恶臭的垃圾,不时用袖子摸一把脸上的汗。读着这样的文字,一位可敬的清洁工形象仿佛就在我们面前,让人不禁从心底生出深深的敬意。此处的外貌描写就具有撼人心魄的表达效果。

2.绘其声传其神

记叙文的写作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透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能展现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文化程度等特征,还能展示人物的心灵世界,传达人物的神韵,正所谓“言由心生”。如何让人物的语言出彩、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人物的神韵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人物的语言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等

《红楼梦》中凤姐的出场可谓别具一格,全凭那先声夺人的语言。一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四座皆惊,众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放诞无礼的话,也只有凤姐才能说得出,只因她在贾府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深受贾母的宠爱与信任,威权显赫。难怪其话语中透着一股子张狂。可见,切合人物身份、地位、文化修养等的语言描写能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与突出。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左手粪叉右手笔杆》中,奶奶夸奖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虽简洁却鲜活生动,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句话切合了农人的身份,侧面写出了爷爷对农事的精通,笔墨十分精彩。又如文中邻里夸爷爷的墨宝:“这字儿好,真黑”,同样写得妙趣盎然,农人文化水平不高,对爷爷墨宝的评价显得真诚而质朴。这样传神的语言描写无疑点亮了人物形象,用墨虽精简,爷爷的夫子气与农人味却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心理,富有个性化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燃的时候,就会说:‘唉,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相反,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说,而是把火柴往地上猛地一摔,高叫道:‘他妈的!’”在同一情境下,老实人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自卑的心理,而暴躁的人一句粗鲁的咒骂则生动地体现了他的粗暴与性急。截然不同的话语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不同的心理与性格。可见,描写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心理,能体现其个性。正所谓,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好的语言描写能让我们从其中读出人物鲜活的个性。

(3)语言描写要兼顾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

倘若只注重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兼顾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干瘪生硬。因此,在描写人物语言时,要适当地加入神态、动作等的描写,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盈。

请看:2014年江苏卷优秀作文《我家的“老顽童”》

“妮子,快来帮爷爷瞧瞧这个词儿怎么读!”亮如洪钟的声音第十次传来。

“来了来了!”我高声应和。无奈地地瞥了眼桌旁白得晃眼的试卷,我只得先搁下手中微微汗湿的笔。

“真不知道老爷子这次又玩什么花样,唉。”我嘟哝着,一步一拖地朝书房走去。……

“妮子,你快点儿!干吗呢!”

“来了来了,别急。”我加快了脚步。

“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了。”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词急切地望着我。微黄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

如果拿掉这些动作神态等的描写,祖孙二人的对话就显得生硬单调,反之,透过那些生动形象的神态、动作描写爷爷的急性子与不服老的进取精神溢于言表,活画出一个充满朝气、人老心不老的老顽童形象。

3.抓细节显主旨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传神的细节往往最富有表现力,也最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往往体现在对其动作神态的精雕细描上,它能让人物形象变得生动可触。

刘鸿伏在《父亲》一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父亲送自己上大学的往事。文中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父子分别的情景:

父亲要走了。我去送他,父亲反反复复地叮嘱着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话语,我说我都背得出了,父亲便努力笑一笑,用他粗糙的大手抚了抚我的头,沉默了。到校门口,父亲不让再送了,临上公共汽车的时候,父亲忽然站住,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纽扣,从贴肉的衬衣里撕开密密缝住的小口袋,那里藏着五十元钱,父亲抽出三十元,说:“崽,家里穷,这点钱你拿着,莫饿坏了肚子。”

作者用一系列细腻的神态、动作描写展现一位贫苦、艰辛的农民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此刻却变得哕唆,父亲对儿子的不放心于此袒露无疑。父亲艰难地取出贴身藏着的五十元钱,留给儿子三十元,从“解开”“撕开”再到“抽着”,父爱就被压缩在这一系列动作中,看似平淡,却丰富而厚重,撞击着读者的心灵。

鲁迅在《药》中写老栓拿钱买药的过程,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老栓把钱抖抖地装入衣袋,几次“按”装钱的口袋,写出了老栓对这包来之不易的救命洋钱的小心谨慎的态度。老栓取钱给康大叔时“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示了此时老栓内心的急切、慌乱和害怕。

可见,细节描写就是通过特写镜头,展现人物的神态、动作,借此传达出人物的心理与神韵。

怎么才能写好记叙文再看下面两段文字:

①数学老师的发型是三七分,讲课时总会习惯性地甩一下头发,动作十分潇洒。

②数学老师留着一头帅气的三七分,当他演算出一道复杂的难题时,就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将头用力向右一甩,那些松散地垂落在额头的头发就会顺从地向后靠,随后他又用沾满粉笔灰的手背轻轻一拨,此时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分外明亮,透着自信与满足。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异常潇洒。

这两段文字描写的都是数学老师的动作神态,第一段文字只是写了数学老师有甩头这一习惯性动作,而第二段文字却将这一动作进行慢镜头式的展示,加入了很多的修饰语,对眼神的刻画更是将数学老师推演出难题时的内心的满足感尽显笔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段文字写法不同,效果迥异。

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于细微处展现文章的精神所在,因此记叙文写作中精选细节,生动地再现其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刻画人物,不仅要看他怎么说怎么做,更要看他怎么想。除了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外,适时地运用心理描写,也有助于塑造人物,表达主旨。心理描写可以是直接地展示人物内心,也可以透过动作、语言等间接地展示人物心理,还可以通过渲染环境氛围衬托人物心境。间接的心理刻画已经在上文中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

总之,记叙文的写作离不开描写。在高考记叙文写作中若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就能让你的文章血肉丰满,更能赢得阅卷者的青睐。

【怎么才能写好高考记叙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