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专访远望资本田鸿飞:除了比特币 我还没看到任何成功的区块链商业应用

2020-11-25 21:50:01
相关推荐

猎云注:田鸿飞是远望资本创始人,曾在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担任合伙人一职。作为融合码农圈、网圈、链圈、VC圈、金融圈、币圈的六圈人才,他在本文中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看待区块链。他提到,区块链在公链,或者说是链的底层技术,纯技术方面的机会要比较多。文章转自:区块链捕手(ID:iqklbs),作者:周莹。

田鸿飞从2012年进入币圈,虽然在2015年时候他已经开始慢慢离开币圈,如今也有一段时间不关注区块链了,但当他回过头来发现,市场上充斥了许多错误的声音,这使得他愿意出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

除了很早进入币圈,田鸿飞还有过一段区块链创业的经历,这也让他在市场疯狂的上涨和下跌中都表现出格外的客观和冷静。前段时间,链捕手和他聊了聊当前的行业现状、投资机会和行业发展愿景,值得你花时间看看。

01、机会判断

链捕手:您之前有过一些区块链方向的创业经历,曾经做过YardPay、YardWallet和yuanchuang.me,可以详细谈谈吗?

田鸿飞:对,这几年有很多公司做比特币支付,但我们应该算是国内最早上线比特币支付的,当时上了神州付游戏商城和金象大药房等几个网站,但很快我们发现,大家只是尝试着玩玩比特币支付,很快支付量就下来了,所以我们觉得用户并不喜欢拿比特币来做支付。一直到2016、2017年,大部分人都认为比特币不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资产,是用来投资而不是交易的。

这个支付产品我们做了两三月之后就觉得没什么戏,所以后来就开始做钱包,因为如果用户把钱都存在我们这里,那这里就是银行或者说支付宝了。我们用了大概八个月时间,花了很大功夫开发出一个去中心化的手机钱包。

但在钱包开发出来之后,我们发现钱包的用户仍然很少,这其实和做支付的问题是一样的,大家买比特币都是用来投资或者投机的,存在交易所买卖的时候更方便,没必要放在钱包,因为用户只有在支付的时候才会用到钱包,但大家又不用比特币支付,而且钱包没有商业模式,所以钱包也做不下去了。

直到ICO流行以后,钱包终于有了自己的场景,就是参加ICO。这个相当于你要做交易,需要把Token打给别人,所以现在我们会看到ImToken,还有我原来团队做的Kcash都发展的还不错。

创业期间,我们还利用hackthon一个晚上的时间开发了版权认证和交易的网站yuanchuang.me,版权+区块链我认为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场景,现在市场大概有20多家公司在做,希望它们能够做好。

链捕手:就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您觉得对于区块链创业者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机?

田鸿飞:我觉得创业者就不要投机了,觉得自己看到了机会就去做,任何时候都是开始的好时机。我只能说对于区块链来说,很可能最近两三年会是一个比较冷的冬天,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也许就需要做两三年。坦率说,这个行业里厉害的人还没进来做,像我们这些笨一些的人就应该笨鸟先飞,所以创业者就不要去看什么时候开始动手是最好的时机了。

链捕手:您觉得在目前阶段,区块链哪个方向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田鸿飞:首先我觉得找好项目就已经很难了,只要它有创新点,团队能力又强,其实我们都愿意去尝试投资。如果要说哪个领域的机会比较多,我觉得可能是在公链,或者说是链的底层技术,纯技术方面的机会要比较多。

虽然我也觉得场景类的机会很多,但目前所有场景类的公司所依赖的技术基础都不完善,所以可能最终做一做场景还是要回归到技术基础上来。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没太想明白,一般来说,首先有个场景才会去想要开发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像比特币当时的开发初衷是为了进行电子转账,以太坊的开发初衷是可以去执行一些智能合约。而目前开发公链的团队一般来说都致力于开发一个更好的以太坊,想比它做得更好,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一些场景。

但可惜的是,目前还没看到哪个场景是受限于技术发展而不能发展的,唯一的像加密猫,把以太坊堵了也没法继续玩,但我觉得它也只是现象级的,并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商业应用。

说到底是商业应用促进了公链发展,还是公链发展促进商业场景应用,我觉得很可能是两个交互产生作用发展。

链捕手:这些应用要做到大规模商用,您觉得需要多久?

田鸿飞:我觉得现在大量区块链应用不是大规模商用的问题,而在乎是不是真的有价值,除比特币之外我还没看到任何一个区块链应用有商业价值。因为没看到任何一个人做出来,至少得有人开发出一个产品,然后说因为技术限制了我的规模发展,但现在一个都没有,大家都在讲故事。

链捕手:您觉得现在哪些应用可能是伪需求?

田鸿飞:我们还没看到大规模的区块链应用落地,这是很重要的,所以也谈不上哪个是伪需求,只能说哪个概念是伪的,但这也是我的主观判断。

现在首先还是得落地,落地了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解决了问题,如果都没落地,也不太好主观去判断真伪。大家都只能空对空地进行逻辑推理争论,没什么意思。

链捕手:现在说的比较多的像防伪,很多人觉得是个伪需求,您怎么看?

田鸿飞:我不是那么绝对,只能说在定义上我认为它是伪需求,因为它只是增加了一种新的防伪手段,但它也增加了防伪的成本,但没有本质上改变防伪这个问题。它增加了一个区块链登记的数据库,但仍然没有改变人为可以制造伪劣产品的现象,区块链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链捕手:那您觉得现在到底存不存在一个所谓最佳的落地场景?

田鸿飞:我认为如果能解决一个电子货币的问题已经很不错了,人类社会是一个货币社会、市场经济社会,这是最根本的社会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之上,传统互联网在设计演变过程中还缺乏两个基础设施,一个就是所谓的价值传输机制,另一个是电子身份认证的信息管理。缺乏这两个要素的互联网直接导致了互联网上的欺诈和安全问题,以及间接导致了互联网垄断平台的出现。

如果互联网想要真正进入经济社会,就我所知,至少这两个问题要被解决,而区块链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

链捕手:您觉得在未来个人的数字资产会占到个人总资产的大部分吗?

田鸿飞:数据的资产化目前才刚刚开始,所以它肯定是会增加的,因为人在虚拟社会中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如果把数据作为一种资产,那数字资产肯定是增加。但至于说个人数据能不能资产化,障碍还是很大的。

我之前做过一个演讲,对于Facebook和百度的数据隐私问题,我提出未来也许应该让数据的产生方和使用方分离。比如Google,它提供了搜索的工具,然后搜集到个人的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卖广告赚钱。

现在最出名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广告变现,想尽办法利用人的数据赚钱,而不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当互联网巨头垄断越来越厉害,它们为了追求高增长,会不断最大力度地利用人的隐私数据来赚钱,这种时候不仅侵犯用户的隐私,也侵犯用户的利益。所以Google以前都说Don"t be evil,后来改成Do the Right Thing。

这时候一个好的设计也许是把用户产品部门和利用用户数据赚钱的部门独立成两个部门,甚至两个公司,或者就应该分成两个行业。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互联网巨头产生的数据只给自己用,产生数据孤岛问题,其实数据融合在一起才会更有价值。所以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大数据公司可以用大家的数据产生最大的价值,同时又避免了侵犯用户隐私。这里面就会用到区块链技术,让用户提交加密过的数据给第三方大数据公司,然后用户就可以直接对加密后的数据上进行操作变现。这样从数据的采集、控制、授权、审计等流程都在不同方面手上。

链捕手:现在很多人觉得区块链给创业公司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如果像您说的,这些互联网巨头仍然占有很大优势?

田鸿飞: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提供了一种方法,但大公司这么去做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没有人会把自己分成两半,而且这仅仅限于大数据交易行业。如果牵涉到整个区块链行业,它推崇的是去中心化,而大公司做的中心化,中心化的运作方式在效率、用户体验上一定都远远高于去中心化,所以大公司没理由去做去中心化的区块连。

而且用去中心化的东西来颠覆中心化的东西有些没有必要,像有人说要做一个去中心化的淘宝,解决卖假货、排名排不上去等问题,但它用去中心化的方式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更有想象力的是在原来中心化的时候没办法实现的场景,用去中心化可以实现,这些场景才更有意义。

但大公司的宿命也是要被去中心化的,因为去中心化的思维不是弯道超车,它是改变了维度,把道路都改了。更激进的想法是一个发了Token的组织都不是公司了,很难想象腾讯说把公司解散了以后用基金会治理,大家都用Token不用股权了,这是不可能的。

链捕手:大公司的宿命是被去中心化?

田鸿飞:如果我们把1997年当成互联网起点,前二十年互联网已经到了巨头垄断、创新匮乏的阶段。所以我一直在宣传一个观点,去中心化不是去国家货币化、去政府化,而是去掉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垄断化和对创新的焦虑。

互联网经过二十年发展,现阶段没有任何创新。我之前刷到一篇文章,说阿里和腾讯已经把中国的VC、PE边缘化了,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巨头垄断,现在垄断都扩展到了投资行业。以后基金的LP是腾讯、阿里,然后投的企业也被他们收购,对于我们早期投资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以后VC都要站队了。

链捕手:您之前也会强调缺乏创新这个事情,它的根源就是巨头垄断吗?

田鸿飞:我觉得是。如果要掰开来讲,比如说摩拜被收购这件事情,摩拜其实是一个挺大的创新,但它在某个阶段流量费和运营费很贵,国内的无序竞争也造成了变现困难,腾讯主导的收购将自己的战略布局想法强加给创业团队和其他投资人,我认为对创业者和投资人都不是好事情。

对创业者,他会发现自己做完ABC轮最终还是被腾讯收购,那我不如直接在腾讯工作算了也能做到高管负责一块业务。毕竟很多创业者还是想打开自己的一片天空,既然没希望了,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工作,这对人才也会是一种垄断。

对于早期投资人,既然创业公司成长到后期都只能卖给BAT,投资人自己就变成了BAT的买手了。

02、投资逻辑

链捕手:您之前提到一直没有投区块链项目的原因是没有遇到优秀的人才,您对优秀的区块链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田鸿飞:优秀的人才很难定义,尤其是区块链行业,比较不一样的是,第一它基于加密学,在我们读计算机的时候这也不是一个很受重视的课程,很多计算机系毕业的人也不一定熟悉加密学,所以人才比较少;第二它的虚拟经济体系又是基于加密体系设计的,所以不懂加密技术就很难设计出产品,因为不知道技术的边界在哪,就很难定义产品的边界。同时设计一个虚拟机经济体系还要设计一些经济学上的博弈,所以总体来说遇到一个这样的人挺难的。

链捕手:投资区块链项目和其他的项目在逻辑上会有什么不同吗?

田鸿飞:投资区块链项目其实和看其他项目逻辑上没什么不同,但确实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就是如果这个公司发行Token,而我们进行股权投资该怎么来做法律结构。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没有解决方案。

链捕手:在您看来现在的区块链项目应该如何合理地进行估值?

田鸿飞:其实互联网公司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的估值体系,只有一个公司成熟之后,才有所谓PE、PS,然后对照同行业公司进行估值。但对于创新型企业本来就没有估值体系,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笑话,有人说社会只需要一台复印机就好了,但现在人人家里都有复印机。

也就是说,一种革命性的东西是很难有估值体系的,所以我们做早期投资的机构,找估值体系的一般方法就是看做这件事情需要多少钱,我们大概给一到两年的运营资金。比如说做无人驾驶,一台汽车加各种设备需要两百万,然后做自动驾驶的人也非常贵,现在无人驾驶汽车公司的起始估值都在五千万美金左右,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估值的问题,而是你做这个事情需要多少钱。

区块链项目开发出来大概需要多少钱,就是最早ICO的融资额。以太坊当时大概才融了一千多万美金,人家也开发出来了,现在很多区块链公司一上来就融数亿人民币,那他们开发的东西难道比以太坊还困难吗?为什么需要那么多钱呢?我们主要还是看资金的用途,而不要看估值。

链捕手:现在对区块链项目投后资金去向的追踪有一些方法吗?

田鸿飞:没有。因为传统的股权投资有董事会治理,但基金会的治理却没有好的办法。所以说会不会以后需要投资人选举某些人去参与基金会的治理,或者社区的治理?很多时候因为社区是去中心化的,如果选择谁投资最多就去参与治理,也会出现代理人的问题,毕竟投的钱多并不一定就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社区治理确实是一个问题。

但社区治理的水平也会随时体现在它的Token价格上,可以去骗别人,但后果是你的Token会变得一文不值。最后我相信也会有法律来监督和制裁。

链捕手:那也不会一点办法都没有吧?

田鸿飞:只能说很难,因为目前的虚拟经济体系不是一个闭环的经济体系,如果项目方把以太坊拿去卖了,但卖了之后他怎么花,我们无从得知,这就需要第三方审计公司了。如果是全闭环的话就很容易了,比如拿比特币买了办公设备,买家接受比特币,这样就很容易在区块链上审计。

链捕手:您之前提到过希望在2018年有一个民间衍生出的自律监管,这种监管会是怎么来做的?

田鸿飞:我们还是先看历史。纽约交易所1792年成立,在历史上也经过很多交易所混战,也出现过通过股票坐庄操纵市场。大概十九世纪末,所有交易所竞争的结果只剩下最大的纽约交易所。这时候它开始珍惜自己的声誉,写了一个梧桐树协议,主要是说所有券商组成一个协会,协会中有一定席位来控制纽交所。它要开始整理市场,当时也经常和一些大公司进行博弈,比如一些铁路公司,它们股民比较多,交易量比较大,有时候就想作弊,不遵守规则,纽交所就要把他们赶出去。最终博弈的结果是,交易所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自己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责任。

但交易所自己监管自己也会有一些问题,因为他们对内部的治理是通过内部的合伙人制进行的,如果来上交易所的公司贿赂作弊,难免会有问题。所以直到1933年美国证券法颁布之后,美国成立了SEC对交易所、公司进行管理。但在这之前,纽交所就已经推行了注册会计师制度来定期审计这些拟上所公司的账目,还要公布它们的财务数据,这些都是交易所的自律行为。

再回到数字货币交易所来看,在2013年国家整顿之前国内有好多交易所,最后混战的结果只剩下OK、火币和比特币中国,三家之间也经常混战。当时他们交易的币种只有比特币或莱特币,后来很多项目发了Token,它们也不敢上,就给了云币、聚币一些机会,这几个交易所成了新发行Token主要的交易场所,这也直接导致9月4号被国家关停了。

以前这些大平台很谨慎,总想变合法,现在觉得既然都是违法的了,就变得肆无忌惮,也开始上各种Token。

但是现在,你会发现交易所对Token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币要填的表格内容越来越多,因为交易所们也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所以目前会看到,第一,交易所对这些要上币的项目要求的信息越来越多;第二,他们会要求上币的公司的投资人有足够的声誉,类似传统上市的保荐人制度,还有你是不是有专业的投行服务、做市商服务,越来越像传统的上市制度,以后可能还会要求定期披露公司的运营情况等等。

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因为现在用户已经对交易所很有意见了,而且交易所有钱,在产业链上又有地位,也有保护投资人的动力,所以会对上来交易的公司有越来越详细和后续的要求。

链捕手:您在区块链上的创业经历是否有让您在看区块链项目的时候更有感觉?

田鸿飞:很多人采访我都说,外面看起来很热闹、很激动,但听您讲起来这事感觉很平静。这就是我和外界的区别,我还没有看到会让人激动的新玩法。从大多数人角度来说,他们一开始听到区块链或者比特币就觉得是骗子,等到和他们说的人多了,就觉得这个东西值得学习一下。

一学发现这东西真好,他们就成了All in区块链的拥护者。但可能经历一个冬天之后,他们又会发现这东西也许没那么好,热情就会淡下来。

我觉得现在大多数All in区块链的人还处于「觉得这东西真好」的阶段,也许过了今年,等到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对于投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进入时间点,因为今年底可能大多数All in区块链的人就会没信心了。

本文来自猎云网,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家的猫作文 幸福一家人作文 四年级国庆作文 期待作文600字 一件事作文500字 幸福时刻作文 五年级作文写人 有小标题的作文 大雁塔作文 英语六年级上册作文 写物的作文怎么写 家庭生活的作文 遗憾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题 4年级下册作文 海棠花作文 写景作文冬天 夏天的雨作文 剪纸英语作文 关于奶奶的作文 友谊作文800字 写日出的作文 记事类作文 我生病了作文 难忘的生日作文 800字高考作文 道歉信英语作文 值得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是什么 思辨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