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宋朝有群“特殊人群” 有官职却还参加科举考试 陆游是其中之一

2020-12-21 14:10:01
相关推荐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它始创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在宋朝的科举考试中,有这么一群特殊人群,本身有官职,但是仍然参加科举考试,这群人叫做“有官人”。

“有官人”是怎么来的呢?他们为什么还要参加科举考试?

有官人的由来

提到有官人就不得不说一下“恩荫制度”,恩荫制度是封建帝王为了更好地安抚大臣而推行的一项政治特权,即按照官员等级而授予其子孙相应的官职。

这个特权始创于秦汉时代,隋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制度。但在唐代,恩荫人数十分有限,而且对恩荫之人也有所限制,“唐制资荫,本只及子孙,他亲无预,又不著为常例”。也就是说,唐代官员的这种特权只能推及子孙,其他亲戚如侄子、外甥等都不在恩荫之例,而且并非时常都有这个机遇。宋朝建立后,恩荫制度则得到了充分发展。

宋朝的恩荫制度从范围上逐渐扩大,资格上也变得宽松,导致人数特别庞大。而这些接受恩荫的人,也就都有了官职,所以成为了未经过科举选拔就获得官职的“有官人”。

有官人的科举特权

有官人越来越多,但是毕竟真正有实权,能干实事的官职就那么多,就算本身通过恩荫制度得得来的官职,往往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位置。加上宋朝人对科举持积极态度,认为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所以许多的士子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家族地位。

所以,一部分有官人也参加科举考试,以此来作为自己官职上的跳板。当然,与寒门士子不同的是,有官人是享有一部分科举特权的,按常规,通过礼部考试的士子,还要参加礼部的诠试,才能授予官职,但“有官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则不需要通过礼部考核便可直接上任,所以跳两级、免诠试等优惠措施对“有官人”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有官人愿学于本州者,亦免试,升补悉如诸生法,混试同考”

这也是有官人的一项特权,即不需要参加考试,即可入学。相比之下,寒门的士子只有考取相当高的名次,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地位,而有官人则只需要考取中上等就能连晋两级,这无疑是一项“大福利”。

就连大诗人陆游也曾参加有官人的考试,他曾荫补登仕郎,但也想通过科举考试证明自己,从而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官职,所以曾先后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只是第一次落第,第二次则是在厅试中获得第一。但由于触怒了秦桧,陆游在礼部试中又被黜落。(的确有点悲催)

有官人的科举限制

为了体现相对的公平,宋朝对有官人的考试还是有所限制的(不能什么便宜都让你占了啊),这也是为了提高寒门士子的考试积极性,也便于选拔人才。

限制是什么呢?那就是有官人不能做状元。

仁宗就曾说过,“朕不欲以贵胄,先天下寒畯”。“有官人”已经取得一定的资历,在条件上优于其他士子,所以应该先照顾寒畯士子。朝廷对寒俊士子的关注与提携,在考试政策上也多有倾斜,甚至不惜触及权贵大臣的利益。所以,朝廷对“有官人”不能为第一的限制,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展现朝廷对贫寒才俊的特别优待,更好地笼络这个群体。

当然,限制不仅这一点,有官人还需要增加考试内容,而且考试还有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学习经义、诗赋、时义,还要能断案、通晓律义。

结语:只有相对的政策,没有绝对的公平,宋朝的科举考试虽然给了有官人相应的便利,但也没有阻碍寒门士子的晋升之路,总的来说,还是现在的考试更加公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恩500字作文 鬼屋作文 游古镇作文 童年的快乐作文 作文十年后的我 环境污染作文 写哥哥的作文 夏天作文400字 作文陪伴600字 介绍朋友英语作文 观后感500字作文 家乡春节的作文 小学生一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100字 作文600字写事 万能作文题目 二年级100字作文 作文 成长的烦恼 大公鸡作文 我的想法作文 关于知识的作文 假期作文600字 自我成长作文 美好瞬间作文 高一作文素材 发烧作文 启航作文 关于叙事的作文 两千字作文 责任担当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