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诸葛亮:被《三国演义》神化的名将(武庙系列)

2020-12-30 11:15:01
相关推荐

李大嘴大嘴读史

——史料摘译——

原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译文: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1

这是一个很难写的人物。

难就难在一本历史小说已经把他神化,作为忠臣和智者的化身,他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而且深入人心。

如果说真正的他不是这样的,他优点无数的同时,也有不少缺点,一定会引出无数喷子用口水淹没你。

但武庙系列要完成,必须写他,所以在这里先声明,没有诋毁和抹黑的意思,只是想尽可能还原这个人物。

这个人物就是三国智将的代表——诸葛亮。

2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戏份很多,从“三顾茅庐”、“隆中对”、“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一直到“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等。

但有不少事迹都经过了罗贯中无中生有或者移花接木的艺术加工。

说两个著名的事件,一个是“舌战群儒”,一个是“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说的是诸葛亮为实现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与东吴谋士们辩论的故事。

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代表的确也到了东吴,对孙权进行了说服工作,但并没有召开辩论会秀口才。

让孙权下定决心的是鲁肃和周瑜。先是鲁肃私下里制止了孙权的摇摆不定,然后周瑜从外地赶回,真正让孙权下定了战斗的决心。

根据《三国志》的叙述,周瑜从天时地利、兵力对比、人心向背等各方面,详细分析了两军的胜败关键,促使孙权打消疑虑,一语定乾坤。《江表志》中记载,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戏份被诸葛亮抢走了。

“草船借箭”的故事倒是真有,但主角并不是诸葛亮,而且也没有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军和曹操军对峙,孙权亲自坐船,到曹军水寨前观察敌情,曹军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

赤壁之战在公元208年,濡须之战则是在公元212年。

诸葛亮又抢戏,这回抢的是孙权。

3

再说两个大多数人认知上的谬误,一个是“徐庶走马荐诸葛”,一个是“六出祁山”。

《三国演义》中,“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桥段,说的是徐庶因为老妈被曹操绑架,不得已离开刘备,临行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然后就有了“三顾茅庐”。

真实的历史上,“三顾茅庐”在先,“徐庶出走”在后,诸葛亮和徐庶是做过同事的。

《三国演义》更改了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主要是为了提升徐庶的人品,也为诸葛亮的出山增加更多的戏剧冲突。

事实上,徐庶出走的时机实在让人无话可说。当时刘备从樊城南下逃亡,军心散漫,甚至连赵云去救阿斗,都被谣传成赵云跑路了。这正是刘皇叔最困难、最狼狈的时刻,徐庶的离去无异于釜底抽薪。

徐庶到了曹操那里,并没有老妈自杀的桥段,也没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而是一直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史料中虽然没有提及徐庶老妈的结局,但应该是善终的。

徐庶不过是一个跳槽男罢了,曹操的公司势力大,发展前景好,仅此而已,老妈被扣成人质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诸葛亮在后期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六出祁山”。

但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指挥了六场蜀魏战争,其中有一次是曹魏主动进攻,蜀汉防守,真正的北伐战争只有五次。

而这五次北伐中,只有第一和第四次是出祁山发动进攻的,第二次是出散关,第三次是出武都、阴平,第五次是出斜谷。

4

诸葛亮辅佐刘备,的确有匡扶汉室的初衷,但更多是家族的安排。

我们知道,大家族在乱世中生存的最大法宝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诸葛家族作为琅琊大族,也是这么做的。

诸葛亮在蜀汉打工,亲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任职,族弟诸葛诞跑去曹操阵营。无论是哪方势力最终胜出,诸葛家族都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事实上,在三国鼎立的形势背后,是更为错综复杂的家族势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连张飞都和夏侯家族有亲戚关系。

诸葛亮46岁才有了第一个亲生儿子诸葛瞻,在此之前,诸葛瞻把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诸葛乔死在蜀汉之后,诸葛亮又有了亲生儿子,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回归本族。

相比政治势力的争夺,家族更关注血缘的承继。

5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更是君臣和谐的典范。

的确,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但并没有到言听计从的程度。要不然也不会有刘备执意攻打东吴,遭受火烧连营的摧残。

和《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不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势单力孤的诸葛亮并没有一言定大局的话语权。

《三国志·法正传》中,诸葛亮就曾经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如果法正还在世,是很有很大可能劝止刘备东征的。可见,诸葛亮说话的分量甚至不如法正。

诸葛亮在刘备阵营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入川前和入川后,相比以关羽、张飞为代表的老臣势力和以法正、李严为代表的四川势力,诸葛亮算是势单力孤的。

诸葛亮真正掌权其实还是在“白帝城托孤”之后,也正是在那之后,诸葛亮才可以一边继续斗争,一边培养自己的势力,以获得最大的话语权。

6

度娘给诸葛亮的头衔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有三分天下的战略眼光,有治理蜀汉的民政能力,政治家没问题。

有联吴抗曹的外交实务,有剿抚并用的安南手段,外交家没问题。

有两篇《出师表》和一篇《诫子书》垫底,文学家没问题。

有一幅王羲之临摹的《远涉帖》存世,擅长篆书、八分、草书又自成一体,书法家没问题。

有木牛流马,有诸葛连弩,有孔明灯,发明家没问题。

只有军事家这个头衔是有争议的。

7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这样评论诸葛亮“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

大将粟裕在论述大兵团歼灭战时,也提到过诸葛亮是一位政治谋略家,算不上军事家!

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主要就打过两个阶段性的战争,一次是南征,一次是北伐。

从参战人数上来说,南征属于局部低烈度战争,而且剿抚并用,以安定后方为主要军事目的,战略上价值很高,但战术上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五次北伐中,诸葛亮主要采取的是正面推进、相持的办法,在迂回、包围、分割等战术动作上有所欠缺。

最为明显的就是第一次北伐,当时,属于曹魏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突然易帜,但谨慎的诸葛亮没有改变战略及时呼应,而是按部就班徐徐推进,结果,因为街亭的失败,全局崩溃,无功回师。

8

诸葛亮是个完美主义者,正是他事必躬亲,才弄了个过劳死,年仅54岁。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大事小事一把抓,总觉得别人干得没自己好,这也亲自,那也亲自,好铁能打几根钉?

《魏氏春秋》记载,在第五次北伐战争中,诸葛亮对阵司马懿。司马懿高挂免战,诸葛亮派使者去约架。司马懿询问有关诸葛亮的起居,使者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司马懿就此得出结论“亮将死矣”。

诸葛亮一个人就干了萧何、张良、韩信三个人的活,治国堪比萧何,谋略比肩张良,军事略逊韩信,这还不算,连秘书的活也抢。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秘书劝说诸葛亮“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你好歹让我也有点存在价值吧!诸葛亮回答说:“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好吧,你不死谁死?

9

最后再强调一下,《三国演义》不是真正的历史,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神化的人物,我们又双叒叕被忽悠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 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450字 推荐一本书500字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400字 堆雪人作文300字 他笑了作文500字 写事的作文800字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 我的童年生活作文 我不想长大作文 第一次走夜路作文 我的母亲作文500字 有家真好作文 我的乐园300字作文 高考微作文 关于桂花的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 小学生童话作文 初三优秀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 他陶醉了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 同桌的你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 戏剧作文 写海的作文 关于童话的作文 关于水的作文